趙大人說,如今邊鎮地方,大多地方的人才都由戎州府統籌,咱寄希望於你家兒子。你帶你的兒子出來給咱見一見可以嗎。
齊老虎聽後說,你要見大兒子嗎。
趙大人說,帶出來見一見,有時間送到戎州去讀書去。
齊老虎吩咐大兒子,齊老大出來見過趙大人。
齊老大拜見趙大人。
趙大人非常高興,見到了齊家公子。
趙大人問齊老虎,給兒子取名了嗎。
齊老虎說,沒有取名,莊戶人家取名是一種累贅,有個大二三稱呼就可以了,要名字幹什麼,大兒子取了齊老大就沒有下文了。
趙大人說,兄弟此言差矣,有個學名總是方便一些。
齊老虎說,要學名幹什麼,去打家劫舍啊。有個齊老大的稱呼已經不錯了。
趙大人說,這個由你,既然沒有打家劫舍的想法了,咱的心也安穩了,就怕你家父子又當漢奸賣國賊,投降起義軍去了。說實話,咱是知道齊學令當年幹的勾當的呀,因為他是咱的老師,咱沒有揭露他老人家。
齊老虎說,當年的事情,不是已經過去了嗎。再說,皇帝已經大赦天下了。
趙大人說,皇帝是已經大赦天下了,但是就沒有赦免石溪鎮和分界河兩個地方,你看石溪鎮白蓮教,陰陽教,農民軍,綠林好漢,什麼沒有,赦免了還了得嗎。咱來聯絡你家,是要曉以大義,你不能不識好歹。
齊老虎說,既然是父親的學生,咱們就是一家人,何必這樣見外,咱沒有當官,沒有考到秀才,不然一樣對大清朝忠心耿耿,怎麼會去造反。
趙大人說,你識大體,是一個人才,它日必成大器,要潔身自愛。
齊老虎說,什麼時候送孩子去讀書。
趙大人說,你為齊大公子收拾一下,坐馬車走……。
齊老虎把大兒子交給了趙大人。恰巧齊學令聽見了,也來送了行。
齊老大就是這樣去了戎州讀書。
齊老大去戎州以後,齊老虎繼續回屋裏去剝自己的紅豆,齊學令不見不煩,見了心煩,罵道,剝紅豆,剝你個命,過幾年,再過幾年,咱上吊去了,交卸了學令的職務,你就風光啦。
齊老虎說,咱總有一天會有成就,現在沒有機緣巧合,以及憑借,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齊學令說,你自稱英雄,還剝紅豆幹啥,騙鬼去。
齊老虎說,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齊學令的年逾古稀之後,年邁體衰,身體健康差,辦事也老眼昏花,讓齊老虎繼承位置,齊老虎笑嗬嗬的說,總算把牢底坐穿,苦盡甘來……。齊學令讓位那一天,分界河衙門三個大營,一座衙門舉行了興師動眾的儀式,齊老虎宣布和其它地方一樣,分界河也實行自治,自己當家做主,過自給自足,不交錢不納糧的生活。齊老虎自稱齊總兵。
分界河有很多條叉溝,叉溝源頭是幽穀,泉水清,草木盛,山崖陡峭,地勢條件非常好,古來兵家必爭。住在府裏不宜,戰爭中奸細極多,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幸而各個要口處已經駐紮上隊伍,山裏的寢宮不但安全,敵人無法騷擾,而且清淨。真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所在,生娃兒就別說了。
李夫人在山裏其實也沒有閑著,白天忙著醃製竹筍,山裏的竹筍多,醃製竹筍去給士兵當配菜。
晚上,青燈黃卷,在別宮裏安寢,幾個娃兒和一幫丫鬟陪在夫人身邊,沒有寂寞難耐感,熱鬧非凡極了。
齊老虎在沒有人陪伴的日子裏,感到非常寂寞,他的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留下來了,孩子們走了,夫人走了,連他的老爹齊學令也去重鎮防禦去了,城內雖然安排七十二個營駐紮,齊老虎還是感到了寂寞。
李夫人肚子裏的孩子快要生了,臨盆的那天齊老虎把李夫人從山裏接回來,山裏的瘴氣重,不宜生產。李夫人住在西廂房裏,齊老虎派了十多個丫鬟在邊上端茶送水照顧她。
齊豹子生了……又是條好漢……。滿月酒的時候,李無雙讓齊老虎給小孩取一個名字,方便今後有一個稱呼,齊老虎苦思冥想,擠出幾個字,咱叫齊老虎,不如給取名齊豹子,老虎和豹子皆是森林之王,稱霸一方。
府裏的奴才丫鬟聽了,無不說好,稱讚大人好智慧。
李無雙說,大兒子就叫他老大,連名字也沒有一個,送大地方讀書也讓人覺得寒磣,這回二兒子命好,終於有一個可以稱呼的名字。往後生了娃兒,也要給他取一個名字。
時光荏苒,齊豹子已經長大,被分封到右部大營當團練使……。齊豹子治軍嚴格,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右部大營的士氣占了上風,就連地方的狗跑到外麵去也沒有人敢打……。
李無雙在分界河度過了幾年安穩的歲月,又過了幾年,因為年齡大了,去世了,埋在分界河大墳山。
年關的樣子了,關順子的隊伍十多萬人馬,全部是騎兵,雖然沒有戰車,高原山區作戰駕馬車沒有能動性,改為全部騎兵上戰場,打到了分界河一帶,先遣隊來給關順子報告說,王爺,前麵是齊學令家爺孫三人的地盤,咱還打過去嗎。
當時關順子還不知道齊學令栽在白蓮教的手裏後逃難到分界河一帶來起爐灶了,單是知道分界河一帶是李有順的大順政權的地盤,白蓮教起義的時候,李有順伺機而動,撿了個大便宜當了山大王,作為配合友軍,關順子一直沒有對這個地方起過異心,包括今天領兵前來,也僅僅隻是想和李有順畫地而治,商量今後誰也不再侵犯誰的地盤的事情。
關順子本來想派探子把李有順請來官州根據地,像文人騷客,狐朋狗友一樣邊喝酒邊賞樂的當兒把地界的事情談妥,但是探子派出去了幾批都杳無音信。
關順子問先遣隊的主要帶頭人,分界河的事情搞清楚了嗎,現在的首領真是齊學令大人,齊大人對咱有再造之恩,為何沒有早些來報。
帶頭人說,根據密探來報,分界河的大順政權在清兵大舉進攻之後已經土崩瓦解,現在當官的是齊學令家爺孫三人。稟齊王,這個齊學令可能就是您當年的老師。
關順子聽了,暗想,看來咱是疏忽大意了,連分界河已經改旗易幟也不知道,真是犯了兵家大忌,如果兩地開戰,即使打贏了也要損兵折將過半,摸透底細再對這個地方進行招降。
關順子讓隊伍就地安營紮寨,和分界河起義軍搞對峙。
關順子派人休書一封給齊學令。
學令大人敬啟:
昔日齊學令,今朝山大王。學生關順子也不甘示弱,效仿您的德行,今已打下半邊天,期望學令來投誠,圓咱另外半邊天。
關順子敬上
齊學令收到信後,馬上拿著信去告訴齊老虎關順子來招降的事情,齊老虎說,咱如今剛喪妻不幾天,關順子就要來招降,欺人太甚了吧,分界河地方不大,不敢和官州農民軍有瓜葛,拒絕可以嗎。
齊學令說,人家是咱的學生,既然來了,當以禮相待,你不同意招降是吧,咱休書一封給關順子,讓他死了這一條心,你身為首領,安全重要,不能當麵款待關順子,咱去接待他,咱已經老了,不在乎生與死。
齊老虎說,依父親之言行事,見完人,咱帶人埋伏於半路等你。
齊學令說,好呀,咱馬上起身去見關順子。齊學令也修書一封回複,信上說,即刻啟程,來也,隻是咱的粑粑小可能難圓你另一半,加上咱已經退居二線,不再是學令,地方之事,需問年輕一輩。
齊學令坐了馬車來赴約,關順子在一塊壩子裏接見齊學令,壩子裏有農民軍搭建起來的臨時戰棚,不止一座,戰棚連去了五裏遠,主要用來堆糧食,除少部分將領在戰棚裏休息商量地方大事,丁壯則日夜守在外麵,吃住在外麵,睡覺也在外麵。所以,大家怕打仗,一打仗整天要睡外麵,直到戰事結束,才能回去睡一睡自家的小木樓,小草房子,家裏窩窩雖然窄,溫暖——嗬。
關順子對齊學令說,齊老師,石溪鎮一別近來可好。
齊學令說,白蓮教太厲害啦,咱惹不起躲行了吧。
關順子說,石溪鎮已經發生幾次大變革,老師可曾知之。
齊學令說,咱一家人在分界河忙於地方事情,無暇顧及外麵之事,不曾聽說。
關順子說,老師對外麵的事情一無所知,看來是孤陋寡聞了,如今石溪鎮官州府戎州府高原府都已經是咱的地盤。早知道老師在分界河過日子,把老師接過來和咱一塊兒共享富貴。
齊學令說,看來咱是老了,你們年輕人真有種,咱跟不上時代了。關順子,咱還記得你去讀書的時候的事情,把咱的長纓槍調包去了,你當年還是個二楞子,如今已是關闖王。
說話的時間已經到了帳篷裏,兩人坐在案幾前寒暄,侍衛端了酒菜來,邊飲邊談地方事情。
關順子說,老師既然知道整個山區都已經是咱的天下,那一定知道咱現在想什麼。
齊學令說,咱知道你惦記咱手裏那一點兒家當,可惜現在掌權是咱家兒子你有事情可去和他談判,咱絕對不幹涉。
關順子說,一路追來,咱接二連三拿下許多座城池,現在單就是分界河沒有歸順了,如果齊學令大公子有見識,拒絕和清兵合並還好,如果一旦投降清兵,將對咱的官州根據地有影響呀。所以你要適時規勸大公子要大義滅親(滅清)懂道理,滅清,懂咱說的滅清是什麼嗎,不是您老人家這個親啊,講仁義禮智信,不知道老師是不是能夠對咱說的話表示讚歎。
齊學令說,咱從老虎口裏也獲知,他不願意投降清廷,要另起爐灶。你既然有意要招賢納士,可派人修書與他談,咱已經不管理地方的事務。
關順子說,老師如此說,咱兩家還是有望共進退,咱也不急功近利,咱馬上引兵回去,等老師的兒子考慮周全,再給咱回複,給清廷當官是當,給咱當官也不會虧待大家。
一壺酒已經飲完,齊學令要回去了,關順子把他送上馬車,然後才回來命令隊伍撤兵。
十萬騎兵,單是通知撤兵的消息就花了半個時辰,騎兵的傳達員騎著馬在壩子裏疾馳而過,按個傳達撤兵的消息。聲音響徹雲霄。
齊學令的馬車到半路遇到了齊老虎,齊老虎已經有七十來歲,齊學令就更老了,不勝酒力,見到齊老虎的時候,仍然昏昏欲睡的樣子,馬車把齊學令拉到了分界河衙門才清醒過來,齊學令把關順子的意思告訴齊老虎,齊老虎說,咱也曾經思考過,如果投降清廷,清廷必然不會真心待咱等,多少年來,哪一個投降清廷的好漢不是後悔莫及,但是拒絕關順子的招降,一旦兩地開戰,分界河的勝算不大。
咱如今已經老了,將來的局勢要看齊豹子怎麼處理。咱本來打算近期把位置交給他,怎知發生了招降事件,擔心齊豹子招架不過來,再理政幾天。
齊學令說,咱不想幹涉地方事務,有一杯酒喝就足夠了,不想得罪人,你們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
齊老虎感歎說,若是李無雙還在世該多好,她能夠拿一個主意,現在李無雙走了,沒有了賢內助,麵對事情,居然感到六神無主,可能是年齡大了的緣故吧。
過了一個月左右,齊老虎也退隱了,安排齊豹子上任,統領了分界河的武裝力量。齊豹子上任後,麵對當前的局勢,毅然投降了關順子,答應招降,從此盤踞在分界河一帶的武裝力量歸於一家,農民起義軍的實力就更加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