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一章:腳比臉白(2 / 2)

王弼何等聰明,自然聽得明白司馬紹話中話的意思,他的心中既然已經選擇司馬楨,王弼自然明白如何處理王家的內部關係。王弼笑道:“世子莫急,老夫早有籌謀。我已傳書二弟,大軍駐紮滁州,絕不過江。這樣一來,江東雖是江東士族的勢力範圍,卻也不能不時刻擔憂我二弟在江北的大軍,這樣便會形成相互製衡的局麵,皇帝的基業就得以穩定。”

司馬楨笑道:“哎呀,還是伯來兄有辦法,你我相交幾十年,你就從來沒有令我失望過!”

司馬紹心中也是大加佩服:王弼王伯來真是老謀深算。我父子本擔心王中仁大軍南下爭權,可若是真過了江,琅琊王家和江東士族難免火拚一場,我父子處境雖然驚險,卻總有反覆的機會。如今王中仁大軍不過江,就猶如一把利劍懸在我司馬氏王族和江東士族的頭上。恰如箭在弦上,發出來便隻是普通一箭;若是引而不發,那它的力量便未可知也,總是叫人心有餘悸。局麵是得到了製衡,然而琅琊王家左右逢源,勢高權重,就當成為最大的贏家。

司馬紹笑道:“王先生,再往下是不是就該我出馬了?”

王弼哈哈大笑:“世子果然精明過人,江東的基業將來無憂矣。既然世子這樣說,我便考考你,麵對如此困局,世子應先下哪一步棋?”王弼喝了一口茶,笑眯眯的盯著司馬紹。

司馬紹假意愁眉苦臉,臉上忽而陰轉晴,忽而晴轉陰,嘀咕道:“若要我來安排,我便先娶了於家的女兒,從此和江東的士族攀扯上親戚,在加上我司馬氏與琅琊王家的關係,先弄一個兩邊都是親如一家。如此則江東太平了。”司馬紹抬頭笑了笑,接著說道:“然後我就召回驃騎營和木連暖,再加上王繹和於濤的兵馬,譽滿江南的風塵四俠未必不能做一番事業。況且江南世家的子弟哪是行軍打仗的材料,而我四弟木連暖與匈奴人惡戰數月,聲名遠揚,豈是那些酒囊飯袋可比?”

王弼心道:你個小司馬紹不必裝腔作勢,你小子才華橫溢,文武雙全。整個司馬氏王族,也就是隻有你能接管這個江山,但願我王家子弟能輔佐你長久一些,不要再似曇花一現。王弼拍掌笑道:“世子果然不曾讓我失望。你這兩步棋正是我所想,這才是破解整個江東局麵的關鍵。隻是我謀劃再三,覺得這兩步的次序倒過來更妙。”

司馬紹問道:“倒過來?王先生此話怎講?”

王弼道:“如今建業城的地麵上,正是一大群名不見經傳的江東小子在耀武揚威,他們就像是散著頭發的小孩(當時的人成年後,頭發是紮起來的,不準批頭散發),不知天高地厚。他們最敬畏的便是能在沙場上征戰立功的將軍,正如劉琨,江東俊傑少年敬之如天神下凡。驃騎校尉木連暖率羸弱之軍,重創匈奴騎兵,雖幾至全軍覆滅,卻迫使匈奴人倉皇退去,再也不敢小覷我江東豪傑。木連暖已成江東俊傑之新的偶像,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若得木連暖前來建業保駕護航,區區黃宗杭的玄武大軍又有何懼!”

司馬楨歎道:“這次還真是多虧了這個木連暖,幸好紹兒把他放在了鍾離縣。誰成想,他還是個大將軍的材料,竟然能擋得住匈奴人。隻是不要像劉琨般鋒芒畢露,那便是我司馬氏之福,江東之福啊。”

王弼道:“何況木連暖還是世子和小兒的結義兄弟,這又是多了一層保障。隻要這驃騎校尉一到建業,這於家怕是要上門催著結婚了,嗬嗬。”

司馬紹心中暗想:這江東之事,多半操縱於琅琊王家的股掌之中,隻怕這王弼也是類似我家先祖司馬懿,腳比臉白罷了。真是得小心提防。司馬紹笑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我這打發人過江北上,拿著我的親筆書信和令牌,召喚我這四弟回到建業。到那時,我和王繹、於濤自當給他弄個大排場。鑼鼓喧天,彩旗遍地,山珍海味,就為迎接戰神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