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雲“看三歲定終身”,說的是童年的生長影響一生人格的發展。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些什麼呢?
一要維護兒童人格的尊嚴。兒童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相輔相成的,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輕易在眾人麵前處罰打罵,或是說一些中傷的語言。這樣的傷害會讓孩子一生難以忘懷。所以,為人師長要維護兒童的人格尊嚴。
二要養成兒童感恩的美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應該要讓兒童了解,每日的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是父母、農夫、商人、工人等辛苦努力工作而來,應存感恩之心,建立惜福的美德。
三要培養兒童認錯的習慣。“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逐非。”掩飾錯誤是帶著錯誤生活,身心負擔既重且大。認錯,“覺昨非而今是”,然後放下錯誤,身心輕鬆,其勇氣也令人讚賞。認錯,是給自己修正行為的機會,可以讓人重新開始。因此,要培養孩子不怕認錯。
四要化育兒童接受的性格。口袋,要能裝得下東西才能擁有;杯子,要能倒得進清水才能解渴;兒童,也要聽得進教導才能成長。所以要教導孩子:接受是進步的根本,接受才是智慧的來源。
五要重視兒童處世的禮貌。古德雲:“貌輕則招辱。”為人處世要有禮貌。有禮貌的人心中有倫理,心中有倫理的人才會有法製規矩的觀念,如此為人處世就不會隨便、輕慢。
六要教導兒童正常地生活。小孩子的意誌較弱,缺乏自製力,但彈性大、可塑性高,因此要訓練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正常,身心才健康,做事有條理、有計劃。
古德雲:“父母教子,當於稍有知識時。”孩子的習性一旦養成,等到長大再要改正,恐非易事。所以,對兒童的教育,應在他稍有認知時就開始導引其學習的方向。
·佛光菜根譚·
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
滿腹經綸,不如一善在心;
高談闊論,不如一言九鼎;
長篇累牘,不如一字千金。
何謂大學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
為了考取大學,學生焦急、家長煩心、師長憂心,幾乎整個社會都運動起來了。
所謂好的大學,不在學校占地大小、建築是否宏偉、學生多或少。有的大學學生很少、地方也不大,但是培養出來的人都是相當優秀的。大學不在那些外在的條件。
那麼,到底大學學習的真義在哪裏?
第一,要有大識。所謂大學,就是大人之學,它要以國際文教重鎮為目標,以世界學術中心為期許。在這裏學習,要有大認識、大見識、大格局、大思想,以天下為家,以世界為對象,具備國際觀、現代觀、未來觀,能擔當承先啟後的使命,能肩負教化大眾的責任,才能培養出具有大識的器度來。
第二,要有大德。人到了大學讀書,就已經不是小孩,就要自我要求、自我肯定,長養自己的厚德品格,樹立大形象,發下大誌願,才會從內心生大能量,發揮一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要有大量。讀了很多書,很有知識,可是度量很小,還是沒有大用的。假如讀了大學,即使學校不大,但是能心胸廣闊,地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都容納在我心中,曆史有多長有多深都收攝在我心裏,世界上一切眾生都存在我的心中,心如虛空,養成大量,將來才能做大人、做大事。
第四,要有大道。一般人開車都希望走寬廣的大道,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六線道、八線道都要比四線道好走。人生也是一樣,我們不但要開闊自己的大道、走上大道,也要成就別人的因緣,讓別人行走在大道上。大道是真理,大道是光明,所謂大學就是要走上大道。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大學,應該是追求知識的殿堂,是傳播真理的宮殿,是培養偉人的搖籃,是陶鑄聖賢的道場。有為的老師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學生;有德的老師就像蓮花一樣,吐露芬芳,嘉惠學子。平庸的老師隻會敘述,良好的老師懂得講解,優異的老師能夠示範,偉大的老師重在啟發。
綜上所述,大學應該要具備人文思想的內涵、兼容並蓄的精神、福慧雙修的理念,以及行解並重的教育。
·佛光菜根譚·
教育,不是知識的瓦礫,而是學問的堡壘;
教育,不是教條的枯藤,而是生命的花園;
教育,不是裝飾的花蔓,而是深邃的內涵;
教育,不是溺愛的禮物,而是佛心的泉源。
教育的條件
子路問孔子:“老師您所講的仁義之道真是令人向往,這些道理應該馬上去實行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在,需要你去照顧,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一會兒冉有也來問:“老師,我從您這裏聽到的那些仁義之道應該立即去實行嗎?”孔子說:“是啊。”站在一旁的公西華問:“老師,子路問時,老師說不可以馬上就行;冉有問時,老師則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請老師指教。”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子路勇武過人,所以要中和他。”
佛陀為不同眾生說八萬四千法門,就是依不同根機的權巧方便教育法。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必定有天生特長,依據其個別特質,給予開發其個別專長的方法,就是授道者的責任。
那麼,具體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
一、要觀機逗教。所謂“天下無不可教之人”,我們看看世界名人,愛因斯坦、貝多芬、牛頓等都是因為沒有放棄而有成就。教育是依據學子的根機而教,而不是以一個版本的方法論定。就如照顧不同季節、不同品種的花樹,如果是用同一種方法,必定失敗多於成功。
二、要解行相應。學問是學來運用在生活上的,而不隻有文字上的背誦與明了。學問的成就不在書讀了多少,而是在運用上是否純熟、生活上實踐的多寡。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是解行相應的重要性。因此,上位者,要能讓學子從你的言行中看到學問的應用。
三、要去疑生信。歌德說:“隨著知識的增加,懷疑也會跟著增加。”為師者,不能忽視學生的疑點,要幫助學生從問題中尋找答案。所謂“學問之進步,在乎疑:大疑大進,小疑小進,其疑之處方成悟。”引導學子如何從疑問中產生知識,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
四、要利樂有情。科技的發達,改變人們隻能聽天從命的宿命觀。例如台風地震的預知,減少人們生命財產的損失;交通電信的發明,減少人們長途跋涉的風險以及親人離散音信全無的恐懼,還有電腦的發明、醫藥的發展等等都是改變人類生活的學問。所以,教育要能提升人類的智能,要能利樂有情。
教育就是開發能量與增進知識的渠道。一個好的教育者,能開發學子的心智,培養世間偉人,啟發蒙蔽者的潛能,甚至是社會、國家安定進步的力量,正所謂“教養有道,則天無妄生之才”。
·佛光菜根譚·
現代教育要能光大人文思想的內涵,
現代教育要能發揚歡喜融和的精神,
現代教育要能推動福慧雙修的理念,
現代教育要能實踐解行並重的教化。
青年人的毛病
有個年輕人到鄉間旅行,看到老農把草料放到茅屋的屋簷上讓牛將將夠著吃,很奇怪,於是問:“您為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讓它吃?”老農說:“這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會不屑一顧;而我放到讓它勉強夠得著的屋簷上,它就會努力去吃,直到吃個精光。”
青年人的成長必須經受磨礪,唯有這樣才能成才。在磨礪中,青年人難免有一些誤區,犯一些錯誤。
青年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哪些問題呢?
一、求快而不耐煩。青年立誌往往“初發心容易,恒常心難持”,總想一步登天,不懂得養深積厚,因此難成大器。“強摘的花不香,強摘的果不甜”,一棵強健的樹,根要紮得深,枝葉才會茂盛;常常移動它,樹如何生長茂盛?所謂“滾石不生苔”,常常換工作,做事不久,磨煉不夠,如何成為堅固不移的磐石呢?“今日的耐煩做事,是未來成功的踏板;今日的千錘百煉,是未來事業的階梯。”年輕人要想成功立業,要能經久而不懈怠,久煉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