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福壽的得失與否有它一定的因果關係,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植福壽的善因善緣,才能獲得更多福壽的美果好報呢?以下提供十種增廣福報方法:
1.少貪多舍:一般觀念總以為取得才能擁有,事實上貪得無饜並不能得到福報,反而會因小失大,甚至把本來擁有的福報丟失盡淨。貪取的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舍的心增長一分,福報不求自生,自然會降臨我們身上。喜舍好比播種,必然能有收成;貪婪仿佛掘根,根本不固,如何冀望果實累樹呢?因此,唯有知道施舍,才能得到福報。
2.少聚多散:“良田萬頃,日食幾何?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人一生就活在囤積之中,囤積金錢、囤積物品,慳吝守財,最後做了錢財的奴隸,不能享受“千金散盡還複來”的放達灑脫。對金錢應該視如流水行雲,流動的江水才不會發出臭味,飄蕩的浮雲才不會聚集一方,金錢應善加運用,充分發揮它的功效,而不是積聚不取,成為日後子孫紛爭的根源。有錢固然是一種福報,懂得如何散金用錢,更是一種智慧。
3.少執多放:人生為何有苦惱?因為我們執取虛妄為真實,不知看破放下,當然不能自在逍遙。人生唯有少執著,多放下,對名利不執著,對權位不執著,對人我是非能放下,對情愛欲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隨緣隨喜的解脫生活。
4.少傲多謙:萬事成於謙虛,敗於驕矜。溪壑因為低下,所以能容納百川,成熟的稻穗總是俯得更低,我們昂藏六尺之軀,生活在五尺高的天地之間,要學習謙下,要懂得虛懷,如大地之謙卑,才能承載萬物,成就萬事。
5.少私多公:自私的心去除一分,凡事不能隻想到自己的利害,不管別人的生死。應顧念大眾的利益,與人多結善緣,因緣具足,幸福自然指日可待。
6.少憂多喜:彌勒菩薩有首偈語說:“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麵上,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日常生活中不要常拿憂愁的事情來煩惱自己,讓自己活在愁雲慘霧之中。縱然遇到不幸打擊,也要抱持豁達的心胸,轉痛苦為快樂,化鬱悶為開朗。譬如聽到別人誹謗中傷自己,可以如此運思:“如果自己有過失,別人的指責正可以為自己消除業障,應該聞過則喜;如果自己沒有瑕疵,誹謗正可以莊嚴我們的菩提,應該感激對方。”如此一個回心,天地多麼的遼闊,任我徜徉;如此一個轉念,再嚴重的困局,沒有不迎刃而解。
7.少愛多慈:渴愛是一切煩惱的淵藪、痛苦的來源,把染汙、有漏的私情私愛,擴充成為對一切含靈的悲憫,對一切眾生的慈心,愛的內涵將更雋永,愛的意義將更深遠。
8.少色多德:古人曾慨歎說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貪戀美色是眾生普遍的傾向,但是美色有時會蒙蔽我們清淨的自性,若能將貪逐美色的心,提升為道德的追求,生活必能另有一番風光。
9.少自多他:在我們的觀念裏,“自”和“他”是對立的,別人得到了好處,相對的自己就失去了利益;但是佛教卻認為自他是一如的,別人的幸福是我們的快樂,他受用即是自受用,這種把“他”融入自己的“自”,生命更為廣大,幸福更為真切。
10.少拒多容:別人有求於我們的時候,不輕率拒人於千裏之外,要包容對方,給予信心激勵。大海能成其深廣,因為它不揀擇細流;高山能成其峻偉,因為它不拒絕寸土。有容乃大,無別則廣,我們應該培養彌勒菩薩“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人”的胸襟。能夠如此,何處不能隨遇而安呢?
若能做到以上十點,幸福必定常隨左右。如何才能多壽呢?以下分列十點作為參考:
1.少肉多菜:佛門物質生活淡泊,但是有許多老和尚卻活得非常高壽,主要和佛教主張素食有很大的關係。許多人以為吃素食營養不良,容易饑餓,缺乏體力,事實上不盡如此,觀看動物之中的牛、馬、駱駝等皆為草食的動物,但是它們或者在烈日下為主人犁田,或者奔馳疆場衛國保民,或者載運貨品於沙漠,耐力最大,體力最足。而肉食的虎豹豺狼雖然很凶狠,威猛衝撲一下,後繼無力。何況吃素的牛所擠出來的牛奶,營養價值甚高,成為現代母親哺乳嬰兒的代用品,因此素食並不如想象中那麼沒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