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僧團與曆代政治的關係(1 / 2)

曆朝以來,僧團的沙門和政治的君王常有密切的往來,其中有輔弼朝政被尊為國師者,有轉而出仕朝廷貴為宰相者,有一度出家為僧再為人君者,更有舍棄九五之尊剃度出家者,而對於國家政治有深遠影響的出家人更是不計其數,下麵列舉一些實例加以說明:

(一)做過出家人的宰相

南朝宋有一位慧琳法師,宋文帝禮請他為宰相來治理萬機,當時的南朝宋因此政治清明,國運強盛於一時,時人都稱他為“黑衣宰相”、“緇衣宰相”,意思就是以出家人的身份來輔佐國家之事。

此外,唐太宗召令明瞻法師入內殿,躬親鋪升床座,盛饌供養,並向他請教古來明君安邦定國之道,他為太宗陳述以慈救為宗的方法,太宗大悅,尊為帝相。“貞觀之治”的盛世,明瞻法師也曾參與化育,他以善識治國之方聞名於朝野,可說功不可沒。

明朝的姚廣孝本來為道衍禪師,永樂皇帝愛其英才,敕令還俗輔佐朝綱,對明初的清明國祚貢獻甚大。

(二)做過出家人的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未即帝位以前和佛教有一段很深的因緣,朱元璋幼年家貧,17歲曾在皇覺寺出家為沙彌,有一次貪玩夜歸,早過了寺院開大靜的時刻,山門緊鎖,隻好在山門外露宿一夜,他即興吟了一首詩說: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裏不敢長伸足,唯恐踏破海底天。

他語氣豪邁,氣宇非凡,大有佛印禪師“大千世界一禪床”的氣度,日後能創天下,管山河絕非偶然之事。傳說朱元璋從小語氣就很大,並且常發生靈異的事情。

有一次他負責掃佛殿,殿中供奉著許多羅漢像,由於一尊尊搬下來清掃非常麻煩,他便對著羅漢像大聲說:“喂,你們下來,讓我掃掃地。”

說也奇怪,那些異相百態的羅漢好像聽懂話,一個個從佛龕上走了下來,等到他掃好地,又一個個站回自己的位置。

由於明太祖和佛教的這些因緣,在他即位之後,極力建寺度僧,印纂經書,對佛教護持有加。

唐朝武則天14歲的時候,曾經在感業寺出家,後來再度入宮,並且攬握一國大權當上皇帝。很多人驚詫於她的玩弄權術,對她所為皆是搖頭咋舌,其實在政治權力的爭奪中,鮮有不流血的慘事,而武則天又出生於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因此所遭受的評議自然更多。

事實上,武則天對佛教有很大的貢獻,譬如佛教徒常念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就是武則天撰寫的。武則天對佛法有極深的造詣,曾經為經典作過注解,並且敕令開鑿敦煌石窟,巨大的彌勒佛石雕,就是在她的時代完成的。另外,武則天對於僧團的敬重,曆曆披載於史書之中,例如華嚴宗的賢首法藏、北宗禪的神秀,都受武則天敕封為國師,甚至惠能大師也受過她的禮敬。

唐宣宗本來為唐武宗的叔叔,為了躲避武宗的殺害,隱遁寺院出家為僧,有一天和誌閑禪師一同遊山玩水,禪師看到一瀉千裏、氣勢磅礴的瀑布不禁發出讚歎:“穿雲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出處高;”

宣宗聽了,也借詩來抒發情懷,接著吟道:“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意思是說自己這條蛟龍豈能終日受困於淺灘,日後若隨著激流回歸大海興風作浪,勢必有一番作為,後來果然回朝主持國政。

當宣宗尚在寺院當沙彌時,有一次看到黃檗希運禪師在拜佛,他上前對禪師說:“禪師,你常常開示說‘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請問禪師,你現在拜佛在求什麼呀?”

黃檗禪師聽了,出其不備地將一個清脆的耳光打在宣宗的臉上,並且說:“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當作如是求。”

“你說當如何求也就罷了,何必動手打人?太粗氣了。”宣宗申辯著。

“這裏是什麼地方?容你在此說粗說細。”

宣宗言下大悟,禪師的意思是要我們返求自己,內觀自性;在清淨的自性海中早已泯除一切的差別對待,哪裏有粗細可言呢?唐宣宗當了皇帝之後,回想起這件公案,特地賜封黃檗為斷際禪師,並且大舉複興佛教,使佛教在曆經劫難之後,再度展開蓬勃的中興氣象。

(三)做過皇帝再出家為僧

梁武帝一生篤信佛教,除了禮請達摩祖師東來傳法之外,還拋棄位高權重的皇帝不做,四次舍身同泰寺為佛子,自願服務眾生。最後,群臣無策,隻好以一萬億錢將他贖回皇宮重新理政,如此四次,可見梁武帝對出家生活的向往。

明朝的建文帝為了逃避燕王之難,26歲時逃到廣西,在壽佛寺出家,法名為應能,善說法要,每次聽他講經說法的人,如海會雲集,德高望重於一時。有一次在寺中做完功課,掩卷閑眺的時候,忽然憶起宮中百官朝拜的景象,感觸萬端地寫了一首詩: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

南來瘴嶺千層回,北望天門萬裏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