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八(1 / 3)

蘇煙對張道幹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再變相拒絕幫助,兩人的話也漸漸多了起來。

交流中,張道幹獲悉蘇煙出身書香門第,抗戰爆發時正上大學,一家在逃難途中遭遇敵機轟炸,父親重傷而亡,母親帶著她和兩個哥哥流落到泗洪。

“兩個哥哥參軍沒多久,母親因勞成疾而亡,我就嫁給了宏飛。”

看著一臉哀傷的蘇煙,張道幹再笨,也聽出她對這段婚姻並不情願,不由想起當年沈宏飛說起妻兒時的自豪樣,心中頓時絞痛。

沉默良久,張道幹好奇地問道,“蘇煙,後來你的兩個哥哥呢?”

“不知道。”蘇煙逾加悲傷,見張道幹不解,含淚解釋,“他倆參加的是國軍。”

“也許他們還活著。”張道幹隻能這樣安慰。

“我也是這麼想的。”蘇煙淒慘一笑,“所以我才帶著佳兒留在這。”

原來是這樣,張道幹點點頭,猶豫了下,才閃爍其詞地問道,“你準備就這麼一人帶佳兒?”

蘇煙一聽就明白了,慘笑著點點頭。

張道幹嘴唇動了動,想勸,最後微微一歎,以蘇煙的條件,方圓幾十裏的確沒人配得上。

日子過得很快,數月後的一天,杜墩村異常熱鬧,村民們聚在打場上,一名縣城下來的宣傳員正在大聲朗讀。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製……”

“太好了,終於看到這一天了。”、“以後再也不要交地租了。”……

不同於興高采烈的村民,人群中,張道幹在默默擦拭淚水,邊上,張正堯,還有王英幾個也是同樣的動作。

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他們不約而同想起了犧牲的戰友。

“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在支書韓成雲帶領下,村民們舉臂高呼。

數日後,工作隊進駐村裏,土改正式開始。

這日,張道幹從分田現場確認自家九畝田地後,就匆匆離開。

“媽,哥怎麼老去山頭村?”

麵對張道生的疑問,張母無奈地搖搖頭,“聽你哥提起過,那兒有個他犧牲的戰友家屬。”

“啊。”張道生瞪大眼睛,“哥不會看上人家了吧?”

張母啐了一口,“別瞎說,人家可是大戶人家出身,你哥是因為答應過戰友照顧。”

哦了聲,張道生嘀咕起來,“大戶人家怎麼了?現在都一樣。”

“蘇煙,我打聽過了。”張道幹抹掉額頭汗珠,“烈士家屬可以雙倍。”

“這我知道。”蘇煙還是愁眉苦臉,她家共有十畝,就算雙倍,還是超了四畝。

“帶上土地契約和烈士證明去找工作隊。”

“幹嘛?”

“有政策,你娘倆是烈士家屬,又是孤兒寡母,得依靠這些土地為生,在雙倍基礎上還可以照顧。”

“真的?”蘇煙的眼中盡是懷疑,她可是反複看過公示,上麵根本沒有提到這條內容。

“我特意向我村工作隊打聽的,肯定不會錯,不過要本人申請,上級核查。”

聽完解釋,蘇煙眼睛亮了,找出證明在張道幹陪同下去找工作隊。

有人歡喜自有人憂愁。

於莊,孫家青瓦磚房大廳,一位工作人員耐心地對孫承誌解釋,“孫先生,你說的我會向上級反應,不過希望您有心理準備。”

“謝謝薑同誌。”

送走工作人員後,孫承誌滿腹心事地回到大廳,妻兒圍了上來。

“爹,抗戰時,咱家給新四軍捐了那麼多糧,現在憑什麼要沒收咱家的土地、房屋、糧食,還有牲畜?”大兒子第一叫嚷起來。

孫承誌長歎道,“薑同誌不是說了嗎?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老爺,我想總歸不一樣。”孫妻小心翼翼勸道,“能不能找到當年的人幫咱家證明。”

“爸,就試下。”其他兒女也嚷嚷起來。

孫承誌心動了,回憶了下,“我記得那個來接糧的張道幹新四軍班長,好像,嗯,應該是梨園鄉杜墩村的。”

在張父確認後,大兒子撒腿衝了出去。

“老爺,您說的那人還活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