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區,繁華的中關村核心區——長遠天地,D座,鐵血科技股份公司的老兵公益項目辦公室就位於其間。
辦公室,負責人王亞娟正在處理網友們提供的老兵線索,當打開一個叫張道幹的表格時,饒是她接觸過無數老兵事跡,也被這個老人七十年的尋黨之路感動。當下,直接給徐州團隊領隊李春民發了個微信,並將相關信息轉發過去。
徐州,一家叫木容尚品家具專賣店,李春民剛談妥一個生意,手機響起了提示聲,是來自王亞娟的微信,大意是徐州醫學院有個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老兵的線索。
李春民也沒在意,接收了文件,打開一看,也如同王亞娟,立即被老人的事跡吸引。
看了下時間,已是午飯時間,李春民便拔通了資料中的聯係電話。
手機響起時,張雷正在上鐵血網,看有沒有答複什麼的,按下接聽健,傳來一個渾厚的聲音。
“請問是張雷同學嗎?我是鐵血老兵公益徐州團隊領隊李春民。”
鐵血老兵公益?張雷按奈住興奮,“是的,我就是張雷。”
“是這樣的,鐵血老兵公益總部派我與你聯係,想了解關於張道幹老兵更多的信息,希望能幫助張老兵實現願望。”
“那太太謝謝你們了。”張雷聽出了對方言語中的誠意,這幾天也對鐵血老兵公益仔細了解過,主動約李春民麵談。
下午,在一家咖啡廳,張雷見到了身材魁梧的李春民。
點了兩份咖啡後,張雷將自小就熟記於心的大爺爺事跡娓娓道來,李春民邊聽邊速記要點,凡是涉及到人名、地名,都會確認一下。
“張同學,關鍵是找到這個馬政早。”李春民幫助過不少老兵,一眼就看出關鍵,所以再次確認名字的寫法。
“不會錯。”張雷十分肯定,“這三字是我爸向馬政早愛人楊美田確認過。”
“那應該沒問題。”李春民點點頭,拿出手機百度起馬政早。
“我查過,沒有任何信息。”張雷苦澀地搖搖頭,上高中時,他唯一次進網吧,就是奉父親之命上網查詢馬振藻夫妻的信息。
果然,沒有任何網頁,李春民又試著輸入楊美田,還是如此。
沉默了下,李春民沉聲道,“張老兵也已九十三歲,馬政早夫妻年齡還大點,會不會已經……”
張雷聽懂了,眼神一黯,“這點我們也想過。”頓了下又道,“但大爺爺堅持了大半輩子,哪怕他倆都不在了,也想找到他們的後人,給大爺爺一個答案。”
“理解。”李春民合上記錄本,“我回去就寫,等你們確認後,我會申請置頂。”
張雷知道鐵血的流量,這也就意味著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網民會讀到,忙連聲感謝。
第二天一早,張雷就收到了李春民通過微信發來的稿件,題為,“當年流血固執不留名,今日孤苦無據難作聲。”
一口氣讀完,張雷十分滿意,便轉發給父親,讓他讀給大爺爺聽。
張家老宅,張道幹借著助聽器,邊抹淚邊聽著張紹寶讀著這篇概括了自己一生的文章。
“大爺爺,你看這行嗎?”
“行。”張道幹拚命點頭,再三叮囑一定要讓張雷好好謝謝作者。
得到當事人認可後,李春民當日下午就將文章上傳到鐵血論壇,一直關注這事的王亞娟接到消息,第一時間就與論壇負責人聯係,貼子被置頂。
網民a第一個打開貼子,讀完之後感慨不已,從不評論的他留言道,“不是為了搶沙發,是被張老兵的事跡感動,衷心希望老兵能找回黨員身份。”
網民b,“樓上還我沙發,樓下注意保持隊形,衷心希望老兵能找回黨員身份。”
……
第N個網民,“被初心不改的老兵感動了,沒有黨員身份勝似黨員,衷心希望老兵能找回黨員身份。”
張道幹的事跡在鐵血網讀者中引起巨大反響,跟貼留言感慨、感動的很多很多,但關於馬振藻的線索依舊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