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李春民與王亞娟商量後,直接與遠在泗洪的張紹寶聯係。
“張先生,這種情況,鐵血老兵公益以前幫助過的老兵也遇到過,主要是當事人或知情人年齡已大,不上網。”
瞧瞧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張道幹,張紹寶壓低聲音,“那怎麼辦?”
“我們建議與當地媒體聯係,通過他們尋找知情人。”
張紹寶傻眼了,自己就是一個小生意人,根本不認識記者,正為難間,又聽到電話那邊李春民說道,“我團隊有個誌願者是記者,他有個同學在宿遷晚報工作,正在聯係,等聯係上了,我會過去陪你一起見她。”
“謝謝。”張紹寶頓時激動地不知如何是好。
“沒事,大家都希望張老兵能找回黨員身份。”
數日後,張紹寶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走進宿遷晚報門衛室,李春民因有急事沒來成。
給門衛遞上一根香煙後,張紹寶堆著笑臉道,“師傅,我找裴淩曼,裴記者。”
“裴記者?”門衛上下打量著張紹寶,“有什麼事?”
“我們約好的。”
“約好的?你叫什麼名字?”門衛懷疑著拿起內部電話。
辦公室,裴淩曼正在敲擊鍵盤,修改再次被退回的稿件,做為一名才獨立寫稿的記者,如何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是最大的問題。不過,現在的她顯得有點心不在焉,不時側頭看下桌上的手機。
手機沒響,倒是那部內部電話響了。
接過一聽,裴淩曼站了起來,“是的,張先生跟我約好的,你請他在會客室等會,我這就下來。”
掛斷電話,裴淩曼拿起采訪包就向外走去,若得其他同事紛紛注目。
“淩曼,有大新聞?”一個年長點的記者開玩笑道。
“一個老兵的事,想請報社幫忙。”裴淩曼沒有隱瞞,此時的她絕不會想到,就是這個老兵,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內,將會給她提供多少新聞素材,而她又寫出多少篇報道。甚至,這位老兵改變了她,改變了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改變了她對信仰的理解,也改變了她這個年齡對黨的認識。
會客室,裴淩曼給拘謹不安的張紹寶徹了茶杯。
幾口熱茶下肚,張紹寶情緒漸漸穩定,在裴淩曼引導下講述起來。
由於,之前裴淩曼已研讀過鐵血網那篇貼子,因此她的重點是在細節方麵,比如老人各時期所在部隊及領導,有沒有證明人等。
完全公式化的會談之後,裴淩曼隨意地問了句,“老人身體怎麼樣?”
“不太好。”張紹寶歎道,“九七年生了場大病,之後體力和聽力一年比一年差。”
“大病?”
隨著張紹寶的介紹,特別是聽到老人那幾句不甘心的話時,裴淩曼眼神變了,不再是對待工作的嚴謹,而是感動。原以為老人隻不過是想找回失去的榮譽,沒想麵臨死亡,掂記的還是這些,這已不僅僅是榮譽問題,而是已融入血液的信仰。
感動之餘,裴淩曼發現一個問題,“張先生,老人的當兵經曆怎麼也丟失了?”
“是這樣的。”
張紹寶隻得又講起蘇煙的往事,自然又牽出張道幹對沈宏飛“諾言”。
聽完,裴淩曼完全震驚了,良久,才喃喃道,“可這不隻過是一句戲言。”
“戲言?”張紹寶搖搖頭,“對於老人而言,這是戰友間的生死承諾,所以他的戰友們才稱他為杠頭。”
“那老人一直沒有領取國家優憮?”見張紹寶點頭,裴淩曼提醒道,“有過類似情況,那些老兵通過戰友的證明,都恢複了參軍經曆。”
聞言,張紹寶興奮地站了起來,連聲道,“太好了太好了。”這倒不是因為能領取抗戰老兵的優憮費了,而是張道幹終於能了結一個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