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離夢杳如關塞長(2 / 2)

然而,當她一心為西川祈福的時候,卻萬不曾想到,一場更大範圍內的災難正在悄然襲來。

長慶四年正月,穆宗皇帝因輕信方士長生不老之言,服用金丹病發而卒。年僅十六歲的太子李湛即位,是為唐敬宗。

十六歲,還是一個任性少年的年齡,但知遊樂無度,哪裏懂得“責任”二字?

大唐似乎走上了南詔的老路,年輕的皇帝不分忠奸、不辨是非,整日由著一群小人哄得團團轉。忠臣良將紛紛請求外調,不能外調者亦不願再開口多事。轉眼間,整個大唐皆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

西川節度使杜元穎為繼穆宗所在時的恩寵,打聽得年少的敬宗喜歡各種奇寶珍玩,立即在蜀中日夜不停地派人搜羅,比查案還要兢兢業業。

被各種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西川百姓,時不時聚眾鬧事,杜元穎猶不省悟,一邊派軍士鎮壓,一邊又克扣軍中糧餉物資,致使軍民共憤、怨氣衝天。

戍守邊關的軍士不知道大唐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西川發生了什麼事,隻知自己陷入饑寒交迫的境地,於是頻繁向夷人征收財物,亦或入南詔掠奪,以求度過難關。

夷人向無忠君之念,但知你待我好,我便待你好;你讓我不好過,我也讓你不好過。於是日夜聚眾抵抗。無數熱血男兒沒有喪生沙場,卻恥辱地喪生於本國子民之手。

而別有用心的南詔軍則故意向大唐邊軍輸送物資,由此盡知蜀中虛實。試著發動幾次小規模戰爭後,發現唐軍根本無心守邊,一聞敵軍來犯,立即不戰而逃。

南詔軍暗自竊喜。

未幾,杜元穎失盡西川軍民之心,敬宗皇帝失盡天下人之心。

好不容易被憲宗皇帝壓製住的各地藩鎮再起叛亂,敬宗眼看皇位不保、榮華難續,終於略有悔悟之意,將外放的裴度召回朝中為相,欲圖重振朝綱,不叫大唐基業毀於己手。

可惜命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寶曆二年十二月初八日,宦官劉克明等人密謀害了敬宗性命,並偽造遺旨,欲迎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為帝。

兩日後,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又指揮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等人,擁立穆宗次子、敬宗之弟李昂為帝,是為文宗。

文宗即位後改年號太和,此時已是第二年正月。

消息密傳至成都時,薛濤忍不住歎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即便是帝王,亦不能為所欲為。

敬宗已經為自己的無知與乖戾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隻是,天下百姓何辜?西川軍民何辜?

文宗即位時年僅十八歲,卻懂得吸取哥哥的教訓,想要任用賢良、勵精圖治。

風雨,讓他過早地懂得了擔當。

然而此時朝中政權已大半兒由宦官把持,文宗能做主的事情極其有限。朝臣任免、百官調動、甚至文宗皇帝自己的生死廢立全操縱在宦官手中,文宗不得不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小心翼翼。

這種情況下,文宗自然顧及不到西川。

一個人喪心病狂起來,大概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杜元穎不思吸取朝廷教訓,在西川壓榨軍民,依然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