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芙蓉未老蜀江花(1 / 2)

太和三年十一月,蓄謀已久的南詔攝政王蒙嵯顛以久受南詔衣食之資的邊境降卒為向導,率領南詔大軍直撲西川。西川邊防早已鬆懈多時,蒙嵯顛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下嶲、戎二州。

杜元穎震恐,於二十八日發兵與蒙嵯顛戰於邛州南,奈何士氣低落、對杜元穎心懷不滿的西川軍哪裏是虎狼般的南詔軍的對手?未幾大敗,四散潰逃。

南詔軍乘勝攻克邛州。

朝廷聞訊,急令東川、山南西道、荊南派兵救援。十二月一日,又命鄂嶽、山南東、陳許等道發兵增援。

十二月四日,蒙嵯顛率領的南詔軍攻克成都外城,兵臨內城城下。杜元穎欲棄城而逃,文宗大怒,不待戰事結束,便於六日詔貶其為邵州刺史。

十三日,文宗複以右領軍大將軍董重質為神策諸道西川行營節度使,再發河東,鳳翔兵赴援。蒙嵯顛終於有所畏懼,趁重兵未至之時焚毀外城,搶掠無數奇珍異寶、美貌女子、能工巧匠離去。

有不願前往南詔者,紛紛投江自盡,一時哭聲震雲,江水為之凝噎。

南詔兵退後,杜元穎長期搜刮百姓、克扣糧餉虐待軍士之罪被一一暴出。文宗怒不可遏,下詔再貶其為循州司馬,終生不得返京任職。

因此次抵禦南詔軍的戰爭中東川節度使郭釗立下汗馬功勞,朝廷一時選不出合適的人接任西川節度使,便暫由郭釗代領西川。

郭釗乃中唐名將郭子儀之孫,為人素有謀略,然麵對西川一派亂象,卻覺以自己的才能根本無力收拾,於是以體弱多病為由上書朝廷,請求另派能臣良將治理西川。

文宗遍觀朝中大臣,選中了德才兼備的前宰相李吉甫之子李德裕。

李德裕出身高門,素懷壯誌,卻因朝中黨派之爭數度被排擠出京。但他與元稹、王播不同,並未因排擠貶謫而心灰意冷,反而無論到何處為官,都將那裏治理得政通人和、秩序井然。

薛濤聽說過李德裕的威名與政聲,卻已不再對大唐王朝抱以希望。自南詔兵犯成都之後,浣花溪的潺潺流水聲似乎變了調,日日夜夜夾雜著被掠百姓痛徹心扉的哀泣號哭。

浣花溪水亦不再清澈,她看見無數的血淚洇染其中,風起時,無邊腥鹹撲進枇杷居,擾得她再也無法開心。

曆史的進程不是她能左右,再多的眼淚和哀歎全不過是風中的輕煙。西川亂,她無能為力。百姓苦,她無可奈何。即使大唐走向滅亡,她也隻能眼睜睜看著。

再多的錢財有什麼用?所謂唇亡齒寒,國之不在,家將焉存?

芳心冷透的她不再熱衷於製作紅箋,將浣花箋的生意徹底交由別人打理後,脫下了華美的衣衫,換上素色的道袍,在城中碧雞坊內建起一座花木環繞的吟詩樓,從此埋頭詩書、不問世間事。

她不是男子,沒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機會,隻能窮則獨善其身。

拜訪者依舊絡繹不絕,無數後生晚輩誠惶誠恐地獻上詩文請她指教。她偶爾心情好時也會看上兩眼,卻甚少回複。

有一天,她在碧桃遞過來的一疊詩箋中看到一首詩,題目叫做《題白蘋洲》,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