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述的需求來說,1個小時或者2個小時也根本不夠與會者將自己的觀點詳細闡述清楚,哪怕再增加幾個小時,可能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相反地,如果對會議的流程進行精準控製,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壓縮,那麼多數人都有能力將會議控製在20分鍾,甚至更少的時間內。
比如有的會議習慣了介紹主要與會者的名字和相關信息,但是作為內部會議,這樣的形式主義完全可以避免;有的會議需要在一開始引出議題,這個引言也許會很長,但這些議題完全可以在開會之前就寫在白板上;有的會議喜歡散發一些文件,可實際上這些文件的價值值得商榷,它們或許根本沒有什麼價值。
開會的目的是分享信息、辯論以及做出決策,而會議組織者應該提前就準備好決策性的會議材料,並將這些材料提前發給與會者,讓他們了解會議內容,並對會議主題進行思考,這樣等到開會的時候就可以提升效率,縮短會議時間。此外,簡化會議就要刪去一些不合理的會議環節,不該發的文件不要發,不該說的話沒有必要去說,不該開的會也不要去開。
無論是對工作環節進行整合,還是對會議流程進行合理控製,這些減少流程的方式並不是隨意將流程的相關環節砍掉,而是要從流程結果出發,從具體的工作情況出發,把握工作的規律,找出那些重複的、低效的環節,盡量做到能省就省。許多團隊和個人為了簡化流程,通常會製訂分析工作流程的網絡圖,這一份網絡圖能夠清晰地呈現出整個流程的基本運作模式,人們可以依據流程網絡圖對每一個多餘的環節進行分析和刪除,確保工作不會延誤。
包括華為公司在內的許多公司都注重流程管理,華為公司給每一個員工都製訂了詳細的工作流程網絡圖,在執行任務之前,員工可以依靠流程網絡圖進行分析,找出那些多餘的環節。華為公司的一位中層幹部曾經自豪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愛好之一,就是分析工作流程的網絡圖,每一次能去掉一個多餘的環節,就少一個工作延誤的可能,這意味著大量時間的節省。這兩年來,我去掉的各種冗餘工作環節達70個,粗略評估,省下的時間高達3000多個小時,也就是120多天啊!”
消除多餘的環節,刪除那些重複的環節,整合那些互補的環節,這是簡化工作流程的幾個重要法則,而隻有從每一個環節入手,隻有認真分析每一個環節的優劣,才能真正做到簡化和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