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熟練運用80\/20法則,凡事把握重點(1 / 2)

第一章提到了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而在第四代時間管理理論中,最著名的就是二八法則,也叫80/20法則。意大利經濟學者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曾對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進行調研,發現大部分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裏,他對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財富分配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

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奇特的比例幾乎存在於生活和工作中的各個方麵,比如20%的人掌握了80%的資源;20%的人是精英,80%的人則是普通人;20%的產品創造了80%的利潤等。可以說,80/20法則是一個最基本的社會定律,這個定律延伸到時間管理中就會變成這樣幾種形式:用80%的時間做最重要的那些事,20%的時間做那些次要的事情;20%的工作應該先做,80%其他的工作可以後做。

80/20法則的核心就是把握住20%最重要的事情以及做這些事情所要花費的時間,選擇做那20%最重要的事情,這就是把握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接下來,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整體的工作流程,並確保價值和效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與這一法則比較接近的是麥肯錫公司提出的“關鍵驅動因素”。“關鍵驅動因素”提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求人們關注和把握問題的核心,許多人在解決問題時,喜歡將所有的要素全部拿出來分析,並盡量一一解決掉,可實際上,任何事情想要兼顧到每一個細節都是不可能的,而且常常也沒有什麼必要,畢竟想要麵麵俱到,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握重點,畢竟影響事物發展、決定事物性質的,都是那些最重要的因子,隻要抓住了這些關鍵因素,就可以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可以推動事物的發展和變化。

很多時候,人們都希望能夠將所有的事情做完,但最大的現實問題是,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做完所有的事情。從實用性來看,隻有做那些價值最大且與最大目標息息相關的工作,人們的時間才是夠用的。因此在展開工作之前,人們就應該問自己:“在所有的工作中,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屬於最重要的那20%嗎?”如果這項工作不屬於20%的行列,那麼人們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計劃了。

有意思的是,很多時候,花在不重要的工作上的時間與花在重要的工作上的時間相差無幾,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有著天壤之別。花半天時間去見一位重要客戶,還是花半天時間給辦公室打掃衛生?做出最好的選擇似乎並不難,但人們通常都沒能搞清楚“這半天對自己究竟意味著什麼”。

無論如何,人們必須懂得做出取舍,至少應該分清先後,而價值高低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管理標準,也是一個最基本的衡量標準。從這一立場來說,在整個時間管理中,重要的不是人們做了多少事,而是創造了多少價值,這裏涉及了時間管理的一個基本話題:任務的數量與任務的重要性哪個更重要?這當然不是指“做十件工作”與“做一件工作”哪個更為合理,想要理解數量與重要性孰輕孰重,可以從生活中最簡單的例子切入。

有的人一輩子隻做了一件事,但是卻比那些做了一百件事的人更加成功;有的人完成了一個項目的工作就獲得提拔,而有的人做好了十項工作,也沒有得到老板的認同。原因其實很簡單,做一件事的人可能做成了一件大事,而做十件、一百件事的人,不過是做了一些無關大局的小事而已。對於工作者來說,那些更重要的且價值更高的任務應該是優先的選擇,而且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

S先生曾負責打理一家投資公司的基金,為了確保不出差錯,他不得不每隔一段時間就仔細檢查客戶的每一個經紀人和交易員的每一筆賬目。這是一份非常枯燥且煩瑣的工作,每一次檢查都要花費3周時間,而實際上,裏麵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並不多,其他一些賬目數據並不會對他的工作產生太大的影響。一年之後,S先生辭掉了這份讓他心力交瘁的工作。

而他的同事卻將業務做得有聲有色,他雖然也做著和S先生同樣的工作,但是卻更有效率,因為他隻會選擇那些重要的賬目進行檢查。通常情況下,他會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對每一個賬目進行分類整理,將那些重要的資料專門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他每一次檢查基本上隻要重點檢查那些重要賬目即可,其他的賬目有時間就檢查一下,沒時間的話擱置在一邊也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紕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