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喜歡選擇同時做多件事,或者同時追求多個目標,在他們看來,多元化策略是一個比較穩妥的發展模式。因為選擇發展的方向越多,追求的目標越多,那麼成功的機會肯定也相對更高一些,畢竟人們通常都會覺得“隻有廣撒網,才能多捕魚”,一旦自己追求的目標更多,那麼一無所獲的機會肯定更小。對於投資者來說,這種做法符合“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投資理念。一個人如果同時投資多個項目,那麼獲得收益的機會會相對更大一些,同時承擔的風險也會被分攤掉。
可是如果人們願意靜下心來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目標設置過多的話,就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每一個人的時間、精力、財力都是有限的,當一個人集中力量做一件事的時候,所有的資源和時間都會投入到這一件事當中,這個時候,想要騰出時間做其他事,就必定會造成力量的分散,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比如當一個人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花費1個月的時間,然後做另外一件事也要花費1個月的時間,前後需要花費2個月的時間。一旦他同時做兩件事,追求兩個目標,那麼時間、精力、資源都會分攤,但這個時候效率並不是簡單的一分為二,因為當時間、精力和資源被分散後,產生的效用會打折扣,人們做每一件事所要麵臨的壓力更大,難度也更大,因此最終的工作時間會超過2個月,而且工作效果還不盡如人意。
多任務模式是許多人習慣的工作模式,對他們而言,做得越多成功的機會越多,而且通常人們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認為自己一次性做的事情越多,時間應該會節省更多,這種錯覺來源於“我做了這件事,也做了那件事”,或者“我今天已經做了好幾件事了”,而對於“每一件事做了多少,做得怎麼樣”並沒有太過關心,通常人們更在乎自己“做”這一個行動,而不注重“做”的效果,這樣就會導致人們對整體的工作缺乏正確的認知與合理的安排。
此外,有一點也不可忽視,當兩個工作項目同時推進的時候,可能會互相幹擾。畢竟這兩個目標可能都是需要立即完成的,而當人們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就可能會因為另一件事也沒做完而產生壓力,最終導致兩個目標相互影響。比如“多任務”同時推進往往存在一個不斷切換工作模式的過程,這種切換往往是不自然的,不是那種“這項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我可以先做下一件事”,或者“這項工作做得太累了,我想換一件事做”,而是迫於某種“事情沒做完”的壓力或者“這件事會不會有所拖延”的擔憂,這樣就會強行在不同的任務之間製造不必要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