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許多人都存在工作混亂的情形,這種混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覺得自己很忙,但是說不出自己究竟忙了些什麼,而且事實上真的沒做多少事;
——常常忘掉自己是否做過某項工作,以至於經常會出現一些工作重複與遺漏的狀況;
——經常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一個嚴格的詳細的規劃;
——有過各種各樣的人生計劃,可是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想過去付諸實施,而且有時候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計劃是什麼;
——遇事缺乏一個清晰的思路,不清楚自己應不應該做,應該如何做;
——明明有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是一旦開始工作,就常常會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打轉;
——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將各項工作弄得一團糟,不同的事情會糾纏在一起,難以理清。
正因為經常遇到混亂的狀況,人們才會在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上產生拖延現象。針對這種狀況,人們必須有意識地建立一個穩定的事務處理係統,通過這個係統,人們可以把所有事務都反映在列表中,這樣大腦就會對相關工作形成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從而確保自己在放鬆和休息的時候,做到徹底的放鬆,而不是因為覺得很多事沒做而產生負罪感。
那麼該如何打造這樣一個穩定的事務處理係統呢?著名的效率管理專家戴維·艾倫曾經寫過一本書《搞定》(原名《Getting Things Done》),在書中,他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管理方法,就是GTD時間管理法,這套時間管理模式源於Getting Things Done的簡寫。
這套方法最初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千名經理研討會上被提出來,戴維·艾倫幾經修改,使之成為為全世界頂級機構所認可的時間管理黃金策略。它的核心內容基本上包含在“收集、整理、組織、回顧、行動”這5個步驟中。
——收集
通常人們會強行記憶自己做了哪些,以及哪些沒有做,可是強行記憶的效果並不好,反而經常會出現漏洞,同時也增加了大腦的負擔。為了確保自己的工作不會出現什麼遺漏,艾倫主張使用文件夾、U盤、光盤、工具箱、籃子、紙張、電子郵箱,或者是掌上電腦等裝載工具,來收集那些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沒有去做或者沒有做到的事情。經過收集,需要去做的事情就會被明確記錄下來,大腦內部有關工作事項的記憶會及時得到清空,這樣做有助於解放大腦的其他功能,比如說思考。
——整理
信息被係統地裝在一起,往往處於混亂的狀態,因此工作者需要花費時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它們進行初步整理,確保自己盡快清空這些文件夾或者電腦。在初步整理之後,工作者需要意識到哪些是可以付諸行動的,哪些沒有必要付諸實施,對於那些不能付諸行動的內容,工作者可以將其大致分類成參考資料、日後可能需要處理以及垃圾。對於那些可以付諸行動的信息最好設定一個時間界限,這個時間界限一般以2分鍾為準,那些能夠在2分鍾內完成的事情最好立即著手去做,不要拖延得更久。那些不能在2分鍾內完成的工作,則可以推到下一步行動中進行組織。
——組織
一些不能夠在2分鍾內解決的工作事項,需要進行進一步仔細組織,這種組織包含了兩個主要方麵:第一,將參考資料設置在一個文檔管理係統中,以方便查詢;第二,對下一步行動進行組織,其中分為下一步行動清單、項目清單、等待清單和未來/某天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