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逆向操作產生效率(1 / 1)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習慣於使用條件導向法,即從現有的條件出發進行推演和計算,手頭的資源有多少,條件怎麼樣,就選擇做多少以及選擇怎麼做,然後一步步往後推出結果。不過這種往後推的模式往往有很大的主觀因素,容易出現誤差,一旦人們錯誤估計了自己的能力、資源以及決心,就可能會造成結果的偏差,這個時候,所有的工作必須重新來過。

為了避免出現偏差,人們應該將條件導向法改為目標倒推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原來的“從條件推出目標”的模式改為“從目標往前推出最合適的條件需求”。一個人可以改變方向,從目標往前推,那麼就可以依據目標來計算自己在距離目標最近的階段應該做什麼事,要做什麼準備,大致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當設定好這些工作後,再往前推,逐步了解實現這些工作所需要做的具體工作。以此類推,人們往往可以完善整個流程。

正因為如此,目標倒推法對於計劃的完善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而言,人們在處理某項工作的時候,通常都會先進行一個大致的工作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有一些具體的工作目標,有一些工作步驟和工作方法,有一些資源上的具體安排事項。

在計劃中,所有的工作安排都是從前往後、從小到大的階段性遞進,基本上就是按照工作的順序來設定的,而人們工作的時候也會按照整個流程去做: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一步要達到什麼目標;第二步需要做什麼,需要實現什麼目標;第三步需要做什麼,應該達成什麼目標;然後最後應該實現一個總的目標。這樣的執行方式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很多時候人們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拖延症。比如有個人決定在4個月內做完某項工作,在一般情況下,他可以將工作分為4個階段來處理,每一個階段為期1個月,每個月完成1/4的工作量。

這種規劃比較均衡,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他可能並非這樣去想,他也許會在前麵三個階段延遲工作,隻做完2/4的工作。因為在他看來自己隻需要在最後一個階段彌補回來就行,隻要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任務,那麼一切都不成問題。可往往這樣的想法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因為前三個階段的鬆鬆垮垮會導致工作狀態鬆弛,嚴重影響工作質量,而在最後一個階段,由於大部分工作堆積在這一時間段,導致時間被嚴重壓縮,這樣會導致執行者忽視許多細節。

目標倒推法能夠比較精確地計算出流程中各個環節需要做什麼,需要耗費多少時間,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現時緊時鬆,節奏不一致的現象。

除了流程倒推之外,目標倒推法還包括了思維方式的倒推。許多人在做事之前,會想一想自己擁有什麼,依靠這些資源和準備工作,可以實現什麼目標或者實現目標的勝算有多大。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和最終的目標脫節,導致目標不得不進行修改。或許人們會認為從目標推導出來的條件並不符合個人的實際情況,但任何人都可以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目標倒推法本身就會依據目標來分析出自己有什麼不足,有什麼地方需要額外進行改進,並著手對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改和完善。

有個人認為自己能夠在3個月內完成某個新產品的設計工作,一方麵他覺得自己有這一方麵的設計經驗,技術問題不大;另一方麵他覺得自己的朋友和客戶很多,應該可以籌集到所需的30萬元研發資金;最後一點,他對每一個設計環節做了分析,認為3個月時間足夠完成設計工作。可是3個月之後,他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完成任務,因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過去的經驗根本幫不了太多的忙,這是一個全新的產品,需要許多新技術,而自己對此並沒有做好準備;而且資金問題也沒能徹底得到解決,許多人都不太看好新產品,因此資金一直都存在缺口,這也影響了進度。

這一次計劃的失敗就在於,從條件到目標的推算過程並不嚴謹,導致工作受挫。如果這個人可以選擇目標倒推法,那麼就可以更加認真地思考和分析自己的工作:資金從哪裏來,自己拿什麼來吸引投資者?這個產品的技術難點在哪裏,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產品的技術亮點在哪裏?分析了這些問題,他就可以在執行過程中更加重視尋求解決之道。

目標倒推法是一種反向推演的方式,它的核心就在於借助目標的指引作用,從目標慢慢往前推,這樣往往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有人曾經用走迷宮的方式來做比喻,許多人小時候都玩過紙上迷宮的遊戲,遊戲者必須盡快畫出從入口到達出口的線路。一些聰明的孩子懂得從出口處開始畫線,這樣就可以提升效率,而他們劃定的路線往往是最正確、最短的。在工作中往往也是如此,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下,可以選擇用目標倒推法來分析和策劃自己的工作,然後找到最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