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時間單位調得更小更細一些(1 / 1)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見別人對自己的工作狀況進行提醒,諸如“你大概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做事”“還有兩個月,就要高考了”“一年之後,我們必須完成這個工程”。在麵對這些提醒的時候,許多人通常都不會太放在心上,總是覺得工作期限離目前還很遠,正因為如此,他們常常會不慌不忙地繼續拖延下去。

如果將這三句話進行轉化,將其變成“你大概還有10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任務”“還有61天,我們就要高考了”“整個工程留下來的工期最多隻有300多天了”,又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將前後幾句話進行對比,人們能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也許很多人並沒有發現或者察覺雙方之間有什麼差異,但其實是有很大不同的。隻不過是換了時間單位而已,將原先的“年”和“月”全部換成了“天”,就時間還是對等的。可是對於時間管理者來說,這種微小的變動卻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提升時間管理的效率。

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年、月本身就可以換算成天,在換算的過程中,並不會出現什麼變化,怎麼可能會對時間管理產生影響呢?一個月可以做多少事,換算成30天同樣可以做這麼多事,不可能會出現偏差。

可是在心理學家看來,換算成“天”之後,人們的工作狀態會更好,工作效率也會更高,他們更容易提前完成任務。這是2015年的一項研究,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在計算工作時間時,以“天”作為時間計算單位比以“年”或者“月”作為計時單位更具優勢。人們發現那些經常以“天”甚至是小時來計算時間的人往往更加勤奮努力,更具危機意識和緊迫感,他們通常會拿出更大的決心做事,並且能夠保持持續的專注。而那些習慣了把時間設定在“年”和“月”來計算的人,缺乏緊迫感,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容易陷入停滯狀態,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幹擾,因此工作效率要稍微低一些。

心理學家由此提出了一個概念:增強未來的現實感。這個概念和個人看待時間的方式有關,而它的存在主要是通過改變計時方式來產生的,最簡單的解釋就在於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會隨著計時方式的改變而改變,當時間單位被劃分得越小時,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能力越強,與時間也越接近,因為時間單位越小,時間就會顯得更為具體。因為“年”和“月”通常都是比較大的單位,讓人覺得很遙遠、很籠統,而“天”則更容易計算,更具現實感和衝擊力。

許多人在規劃和管理未來的時間時,往往會選擇以“天”作為單位,比如“×××已經成功運轉80天”“×××工作進入倒計時100天”“×××距離工作完成還剩21天”等。作為時間的一種規劃和提醒,“天”比“年”和“月”更加細化,也更能夠產生推動力。這種推動力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對具體時間的感悟,這種增強現實感的方式會促使人們更加直觀地感知未來時間。

有一種說法是,一件事情被描述得越細,印象通常也會越深刻。時間大致也是一樣,時間劃分得越細,人們的現實感會越強,專注度也會越高。而與增強現實感相對的就是現實感喪失或者現實感不足,現如今有很多人都陷入這樣的危機當中,他們對於自己眼前發生的一切或者即將到來的一切缺乏敏銳的感知,經常會覺得所有的事情都離自己很遙遠,一些要做的事情不會立即到來,從而很容易產生拖延症。

賣保險的人通常都是增強現實感的行家,他們為了說服潛在的客戶購買他們的養老保險產品,開通養老賬戶,往往會向客戶描述老年時的樣子,確保對方可以直觀地認識自己的老年生活。在時間管理中,同樣如此,人們通常不會想到自己在幾年或者幾年之後是什麼樣子,不會認真去想幾個月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如果將時間單位切換成“天”,那麼人們將更容易發揮右腦的作用,產生相應的聯想,甚至在大腦中形成畫麵。更加細化的時間無疑會讓人更專注,從而增強工作的現實感,督促人們節約和利用好每一分鍾。

許多企業管理者會讓秘書給自己安排日程提醒,通常秘書都會將截止日期的提醒格式設置成“距離今天還剩××天”,而不是“距離今天還剩×月”;一些工作比較努力的人也會給自己設定這樣的目標:“我必須在××天完成任務”,而不是“我要在×個月內解決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年”“月”和“天”都是細節化的描述,但是相比之下,“天”作為計時單位更能凸顯出時間利用的緊迫性。

不過,計時單位的轉換並不是單純的越小越好,它必須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計時單位在轉換之後,最好要注意控製計算時間的數字,數字太大的話會帶來計時的不便。比如將5年時間轉換成天數就不太適合,將幾個月的時間以“小時”來計量同樣會造成諸多不便。正因為如此,時間單位從大到小的轉換一般適合短期目標的計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