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一個現象:當家長將孩子帶到一個玩具商店購物,並告訴孩子可以選擇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孩子們可能會變得貪得無厭,他們對於自己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感興趣。假設商店中有20種玩具,孩子可能會將17種,甚至20種玩具都放進購物車裏,但很多玩具他們可能都不會去玩。但如果家長開始這樣告訴孩子:“你必須將那些不適合購買的玩具挑選出來,剩下的才是你該買的。”結果小孩子將一大部分的選項都排除掉了,隻挑選了幾件玩具。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意識到自己“不能做什麼”的時候,自我克製能力更強,這個時候他們更能夠意識到做那些不能做的事情將會給自己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
有個大學畢業生去公司上班,第一天,上司就對他說:“今天你可以先熟悉一下相關的工作,這裏有許多工作要做,你可以自己做出選擇。”這個大學生於是很快就著手去做,並且表現得很積極,很專注。下午下班時,上司發現這個大學生依舊忙得不可開交。
第二天,上司依舊對大學生說,“今天你可以先熟悉一下相關的工作,這裏有許多工作要做,你可以自己做出選擇”,結果下班的時候,大學畢業生依然忙得焦頭爛額。接下來的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都是如此,畢業生開始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他隱晦地告訴上司:公司裏的工作太多太雜,時間根本不夠用。
上司笑著說:“你不要總是想著去選擇自己要做什麼,下一次不妨換一種想法,看看自己有什麼是不能做的。”畢業生聽完上司的忠告後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在選擇的方向上出現了問題。
有管理學家曾說過,人的一生中可能有一大半的工作時間都花費在了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有很多還是一些人們自認為值得去做的事情。換句話來說,每一個人可能都是潛在的成功者,將來可能會成為最出色的企業家、詩人、作家、工程師、醫生、建築師、美術家、音樂家,可是由於不擅長管理時間,不擅長做出合理的選擇,人們在一些無價值或者低價值的事情上分散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最終讓自己無法投入更大的精力在那些更值得去做的重要事情上。
人們通常都在想著如何充實自己,想著如何讓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卻沒有想過該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做一些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事情。多數人隻見到了無數的工作機會,無數成功的機會,卻沒有想過該如何刪除一些不適合自己的機會。
可以說,那些真正的成功者更善於選擇高價值的目標去執行,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們或許更加善於選擇不去做那些低價值的事情。正因為給生活做了篩選和刪減,他們給成功騰出了更大的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