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老師艾力曾經提出了“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艾力利用表格將每一天的活動時間(晚上睡覺時間除外)設定為17個小時,然後將17個小時平均劃分成34份,其中每一份就相當於一塊金幣,或者說每一塊金幣代表了半個小時。按照艾力的理解,多數人在工作中連續保持專注的一個時間基準大約是半個小時,時間再長一些,人的注意力容易下降,身體也容易出現疲勞。
劃分好時間之後,人們可以記錄每半個小時做了什麼,從而比較仔細地了解每一天的生活軌跡和工作狀態。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實際上幾乎對一天的全部時間進行了規劃(畢竟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這種規劃能夠更加直觀地體現出人們每一天的狀態,能夠讓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許多人都會使用這種時間管理方法來管理生活和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還有其他一些時間管理方法往往也注重全天候的規劃和觀察,工作者會將自己的時間控製得非常緊。
但有些人卻沒有嚴格遵守這些安排,他們或許每天同樣有很多工作要做,不過和那些成天忙碌的創業者不同的是,他們並不會將自己的工作排得很滿,也不會對每天全部的工作時間進行規劃,而是非常巧妙地對90%的時間進行規劃。一般人會這樣規劃一天的時間安排:早上6:00起床,早上6:30做什麼,早上11:30做什麼,中午12點要做什麼,下午2點做什麼,下午2:30做什麼,晚上9:30做什麼,晚上10:00準時睡覺。在整個時間安排中,所有的時間都被納入到規劃體係當中。而在這些不會嚴格遵守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的時間規劃模式中,總會出現一些“消失”的時間,這些消失的時間並不固定,但通常發生在白天。
許多人或許會對這樣的規劃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是習慣性的拖延者,是習慣了偷懶的工作者,或者是比較粗糙的規劃者,畢竟當一個時間規劃中存在一些遺漏的時間時,就像一張漁網上出現了幾個大洞一樣,而這樣的時間規劃是難以讓時間得到有效利用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許多人會認為時間管理就是確保所有的時間得到控製和規劃,但是人的生活本身是具備一定的彈性的,時間管理也應當具備一定的彈性,所以規劃者沒有必要將焦點和注意力放在每一個時間片段和節點上。強迫自己記錄每一分鍾或者每半個小時究竟做了什麼事,或者要做什麼事,本質上就是一種自我壓抑。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讓人變得更容易緊張和疲勞,並且導致人們更容易對工作和生活失去興趣,此外這種壓抑狀態會破壞工作和生活的節奏。
比如在運用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的時候,會出現記錄上的誤差,盡管人們可以在每天晚上專門抽出幾分鍾時間來回憶與記錄,但是這種記錄通常不夠精確。即便人們想要進行實時記錄,也常常無法做到每半個小時就記錄一次相關的工作情況,或者他們不得不經常分心來記錄自己剛剛做了什麼。也許記錄本身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人們必須在一天記錄34次甚至更多的次數。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當規劃排得很滿時,人們會陷入一種過度緊張的狀態,因為時間被拉扯得很緊,人們反而會變得不夠從容、不夠自然,而且對於個人的執行也會造成影響,人們會重新陷入“我很忙碌”的狀態之中。人不是機器,也不需要像機器一樣對每時每刻都設定好相應的工作程序,人需要更有彈性的生活。
真正善於掌控和管理時間的人,並不會將時間“看”得很緊,他們願意給自己一點兒自由的空間,這裏的自由並不是指時間浪費,而是願意讓自己保持一種自然的狀態,而這種狀態並不是簡單的休息。
當人們不得不對一天24小時做出規劃的時候,雖然表明人們對時間的支配達到了一個非常精細的地步,但也意味著他們本身就被時間俘虜了。而適當留下一些餘地,適當留下一些空間和時間讓生活自己去安排、去調節,反而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輕鬆高效。
巴菲特、貝佐斯、比爾·蓋茨這些人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平時的工作都很忙,但是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們都不會將所有的時間都精心安排。比如說巴菲特,有時候他覺得工作累了,就會突然想去兒子的農場看看;貝佐斯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工作狂,但即便如此,他從來不用鬧鍾,也沒有什麼固定的睡眠時間,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事實上,他早上的時間安排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在計劃之列的;比爾·蓋茨也是一個工作狂,據說他曾以5分鍾為單位來安排自己的行程表,對時間的精打細算讓他保持了時間的高效利用,但他同時也承認自己經常會做一些與工作安排無關的事情,這些事情甚至都不在計劃範圍之列。
又比如近年來許多人都提倡冥想,並通過冥想來緩解壓力,思考對策。經常冥想的人往往比較冷靜和理性,對事情有著更獨到的見解,他們看得要比平常人更遠,對於事情的掌控更加老練從容,而且辦事更具效率。而冥想是可以隨時隨地發生的,並不需要做出時間上的規劃和安排。
由此可見,那些真正能夠掌控好時間、利用好時間的人並非總是保持緊湊的、全速前進的狀態,在他們的時間規劃表格中會存在很多小的斷檔,這些斷檔就像一個個巧妙的緩衝地帶,或者調節器,可以確保生活和工作從容不迫地繼續下去,確保人們可以以一個更加放鬆的姿態去麵對生活,去應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