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激發並提升體內的元認知能力(2 / 3)

元認知能力是自我改進的一個重要保障,它能夠很好地矯正那些錯誤的認知,能夠完善那些不合理的認知。許多人對於時間的認知存在一些誤區,掌握了一些錯誤的時間管理方法,這些錯誤的認知活動可能會形成一種習慣,或者變成一種固定模式,並影響到人們對時間的利用。比如有些人會覺得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時間做事,並認為這是擠壓式的利用方法。這種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呢?依靠元認知,人們需要給盲目的大腦澆一盆冷水——“碎片時間會導致分心,並加劇焦慮。”這樣就達到了糾錯的目的。

簡單地說,元認知能力就是對個人認知水平進行查漏補缺的,它針對個人認知中的一些缺陷和漏洞進行修複,從而保證個人不會因為一些片麵的思考而誤入歧途。在時間管理方麵,這種能力會有效幫助人們培養更為全麵的思考能力,能夠強化個人對工作的控製,避免前期的思考不到位影響後期的工作。

那麼該如何激發和運用體內的元認知能力呢?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應該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在想什麼”“我這樣想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想會為我帶來什麼”。

“我在想什麼”是指人們對最初的思考內容的探索。通常在對某一件事進行回顧時,就可以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回顧,了解清楚自己當時的思維究竟是怎樣的。弄清楚“我在想什麼”是人們激發元認知並發揮出元認知的能力的前提。

“我這樣想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指人們在回顧中對於個人思維模式的反省和分析。在明確運用元認知之前,人們應該了解自己產生最初認知的原因,或者說是什麼導致自己會產生這樣的認知。找到原因有助於人們從根源進行分析,找出漏洞並進行調整。

“這樣想會為我帶來什麼”,這是建立元認知的依據。隻有弄清楚“這樣想”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結果,會存在一些風險,人們才更加容易動用元認知控製思維。

對於多數人而言,經常詢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就能夠有效深化自己的思維,能夠深化對認知的分析和控製,從而培養出更為強大的元認知能力。

內容延伸:休息是自我改進的一種有效方法

時間管理通常具有一個比較寬的時間限度,它不是單純地指某一小段時間內的時間安排和工作規劃,不是單純地對某一件事進行安排和規劃。考慮到每個人每天都要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人們的時間管理往往容易走入一個極端,人們會認為時間管理就是針對每一項工作的,認為它隻存在於每一項工作當中,而忽略了一點——休息本身也屬於時間管理的範疇。

把時間管理當成對工作時間的管理,那麼人們就容易成為時間的奴隸,因為他們可能會一門心思投入到工作以及改進工作當中,而忘記了休息。一個真正善於把握和管理時間的人,絕對不會將時間完全分配給工作,對他們來說,一方麵時間的調整存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另一方麵,工作與休息並不是相互對立的。

許多人經常會這樣提醒自己:“我不能再休息了,還有那麼多的工作等著我去做。”這樣的人是工作狂,他們對工作也許充滿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愛”,這種不切實際主要體現在他們始終都在排斥休息,並認為休息是降低時間利用效率的“罪魁禍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喬斯林在《為什麼會疲倦》中說道:“休息並非絕對地什麼事都不做,而是適當地修補。”在他看來,適當休息可以放鬆身心,從而有效調整身心,確保工作者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工作當中去,這是時間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理論。

從人體的生理特性來說,人體的器官不可能維持長時間的工作狀態,它們需要通過休息來放鬆和調整,否則可能會因為過度疲勞而出現功能性障礙。正因為如此,休息實際上是一個修複的重要方式,而正是這種修複可以保證人們的工作狀態、能量恢複到高效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