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遺憾的刺殺(1 / 2)

這一年的十月革命慶典,隨著蘇聯各地的各種真相被揭露,出現本就十分艱難,隨著時間臨近,還不斷有自由派要施壓取消,這種情況下,地圖頭的邀請自然是石沉大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回應。

不過艾倫威爾遜還是等著電視轉播的,畢竟這是很有紀念意義的閱兵式,說不定明年就沒了。

至於立陶宛的局勢,目前仍舊局限在能源封鎖上麵,很多蘇聯公民還根本不知道嚴重性,仍然在興高采烈的加入到鬧劇當中。

艾倫威爾遜一直在想,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相當於剩下多少實力,最近終於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人口丟了一半,麵積丟了五分之一,這個數字還是能套入一個概念裏麵的,相當於丟了長江以南,這樣人口麵積的比例都能對的上。

中亞的幾個斯坦相當於雲貴,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三國相當於江南,這樣就對蘇聯解體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了。

怪不得俄羅斯麵對北約迫近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就要炸毛了,這確實是一個不能放棄的底線,換做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忍。

轉門派了一個轉播團隊前往莫斯科,好能夠接收到閱兵式的現場直播,艾倫威爾遜便在費雯麗的電視台當中,等待著閱兵式的開始,本次轉播英國隻有兩個人能夠看到,艾倫威爾遜和在旁邊陪著的費雯麗。

“看看內閣秘書長的愛好,傳出去所有人都會吃驚的。”費雯麗口中不無揶揄,“有什麼可看的,真不知道你們男人的愛好。”

“男人的愛好就這麼兩樣,此時此刻我不是在證明了?自己的成就麼?”坐在旁邊的大英國寶證明了醉臥美人膝,電視當中的閱兵式不是在證明醒掌天下權?自然而然,艾倫威爾遜理直氣壯。

這一次的閱兵式,誰能看出來帝國餘輝呢?除了艾倫威爾遜之外,有幾個人能夠看出來,受閱官兵脖子右擰,桀驁不馴的目光中已經出現迷茫呢?

如果不和腦子裏的曆史對照,他其實沒看出來有什麼不同,雖然蘇聯受閱部隊還隻是一步一步的走來,但也許這就是老毛子獨有的特質,這個國家閱兵就能夠通過哪個國家都能掌握的步驟,弄出來不好惹的聲勢。

而紅腸的標語也很有意思,英國媒體的傳播鏡頭專門對準了,支持和反對的標語,比如說有一個標語是這樣的,“地圖頭你有國外的支持,但你輸了國內的支持。”

艾倫威爾遜很是緬懷,雖然並不是最整齊的,但確實是最有聲勢的,隨著閱兵式的結束,又到了群眾遊行的環節,這一次的群眾遊行注定會有所不同。

群眾遊行開始後不久,一名男子突然從行進的人群中鑽出來,對著觀禮台的方向開了兩槍,槍聲響徹紅場,當人們反應過來時,這名刺客已經被衝上來的幾名警察按倒在地。

因為警察的動作迅速,一槍射向了天空,一槍打在了地上,觀禮台上的人毫發無損。

被派到莫斯科的傳播團隊,立刻把攝像機對準了刺殺的方向,已經準備收工的英國媒體人士興奮起來了,大新聞,絕對的大新聞。大家直接變成了戰地記者,開始聲情並茂的把刺殺事件傳播出來。

隨後的幾天,事情的來龍去脈被披露,刺殺者叫什莫諾夫,是來自列寧格勒的工廠機械師,今年三十八歲。

什莫諾夫原本在研究所裏從事科研工作,這期間他弄過幾個小發明,但研究所的領導卻並不感興趣,這等於對他的新發明“宣判死刑”。

什莫科夫的發明熱情遭到打擊。雖然他辭去了研究所的工作,成為了工廠裏的一名機械師,但他對自己在研究所的遭遇念念不忘,並且深信問題出於蘇聯的官僚主義體製。

至少在三月份開始,什莫諾夫就開始策劃刺殺方案,他合法購買了一把德國雙管霰彈槍,然後將槍管鋸短以便隱藏,並在郊外的森林裏練習了一陣,以確保能夠精準擊中目標。

十一月五日,什莫諾夫到達莫斯科,他用假發和假胡子作為偽裝,為了躲過金屬探測儀,他將槍杆偽裝成標語牌上的金屬棒,標語牌上寫著:(鞏固國家!)”。

什莫諾夫成功混入了預備進入紅場的遊行人群中,在等待過程中,他偷偷的把槍從標語牌上卸下來,藏入了長大衣裏。

閱兵結束後,就到了群眾遊行的環節。隨著人群的行進,什莫諾夫距離列寧墓越來越近。他在距列寧墓隻有五十米之遙的地方停了下來,人群紛紛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