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將的日子是最為難過的,在正統方看來,你既然可以棄城降我,在危急關頭也可以降他。實際上,楊業並沒有可值得懷疑的前科,與他的兄弟不同,楊業跟隨劉崇之後,30多年間,不管北漢發生什麼樣的變動,他一直忠心耿耿,從無二誌。但是,光自己覺得忠心耿耿還遠遠不夠,對於降將而言,檢驗和考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這個過程可能足夠漫長。降將很難被重用,這也是曆朝曆代的通例。看看《三國演義》赤壁大戰中蔡、張二將的下場,也就不難理解身為降將的難處。
再者,以楊業在北漢軍中的地位,他也很難再受重用。他與北宋征戰多年,積怨不淺。他在抗宋過程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現在又轉過來依宋抗遼,難免會受到歧視或嘲弄。
楊業之所以不被重用,更為重要的根源還在於宋朝的軍事製度。宋朝非常注意限製武將權力,從宋太祖開始,就對武將處處防範,決不會任由任何武將決定朝廷的事務,更何況是能征慣戰的降將。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國策,後來慢慢形成一種製度,演變為一種文化。
宋太祖經曆了皇位頻繁更替的五代亂世,由陳橋兵變起家的他,對武將左右朝局的曆史認識得非常深刻,為了確保大宋江山的長治久安,防治武將擁兵自立。他精心設計了限製武將權力的種種措施,杯酒釋兵權之後,許多開國大將都被解除了兵權。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則是在“燭光斧影”中上台的,他對手下的猜忌之心更重,即使是親弟、親子也概莫能外。每次大戰之前,他都給大將賜陣圖,讓他們“各遵成算”,不能有絲毫變動。對嫡係將領如此,對降將是什麼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說到楊業還有一段公案。名將潘美戰功累累,公元986年,宋太宗任命“老於邊事”的楊業為主將、潘美為副將北伐。因為作戰方案發生分歧,加上宋軍連年征戰人困馬乏,天不時地不利人失和,楊業被蕭太後的大臣耶律漢寧率十萬大軍,鐵桶一樣圍困起來。潘美救援不力,楊業砍死砍傷數十名遼兵後,被遼兵捕獲,楊業絕食三日而亡。
潘美回到朝廷後灰頭灰腦,趙光義的黑臉更黑,將潘美連降三級。本來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大不了就是楊業不僅遭遇強敵,還遇到了豬團隊。然而,楊業和潘美從曆史舞台又轉場到戲劇舞台,楊業成了楊繼業,娶了女神佘賽花,生了七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人中龍鳳,連家裏的燒火丫頭都成了殺敵禦寇的女漢子。楊家的男人為國捐軀,佘賽花百歲高齡率女將西征,掌管三軍。她去世後,孫媳婦穆桂英接過奶奶的帥旗,大破天門陣,凱旋在子夜。而潘美成了潘仁美,既不仁又不美且禍國殃民,小白臉一肚子壞水,他不僅一手策劃害死了忠義節烈的楊家將,還恬不知恥地把女兒當做糖衣炮彈送給太宗當妃子。就這樣潘美被拐到了坑裏,到現在都爬不出來。
開封龍亭公園是北宋皇宮遺址,午朝門兩側有兩個湖,東邊是潘家湖,右邊是楊家湖,周邊是北宋富人區,潘家湖是潘美家的私屬花園,楊家湖是楊業的私屬花園,現有天波楊府公園,每天固定時間有情景劇《楊家將》演出。有導遊給遊客講潘楊兩家的故事,講到奸臣潘仁美害死楊繼業之後,天怒人怨,潘家湖的水從此變得烏黑,像潘仁美的心腸那樣渾濁;而楊家湖的水清澈見底,像楊家將的忠心一樣日月可鑒。若潘美地下有知,一定會大呼冤枉:你們讚美楊繼業也就算了,總不能平白無故地罵我是奸臣啊!
溪水無言!楊繼業永遠是北宋的一代名將,而潘仁美注定是陷害忠良的千古奸臣!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