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果然神景聽了大為驚訝,李倪聖也非常好奇的看著張維掏出的冊子,三十二人十五年新政之後的讀書人演變,要記錄這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慕容修看著拿出冊子恭敬遞交的張維,暗自歎息果然薑還是老的辣,不愧是被搬出來和方鏡儒打擂台的人,誰能想到早在十五年前就有人緊盯著那位當朝首輔了,研究著他的一切。
神景討厭空談而重實幹,張維這冊子一拿出來就讓神景對他大為改觀,神景命人接過冊子認真的看了起來,越看他的神情就越凝重。
這是一份寫得不偏不倚的調研記錄,張維記錄的這三十二個人,階層,年齡,各不相同,有啟蒙孩童從學習到應科舉的成長路程;也有老秀才麵對新政策的問題;還有學子投了工商階層,更有工商階層轉投科舉,隨著近年的發展,又出來集團買賣舞弊的事情。
這些事越看神景就越吃驚,從這份冊子上神景看到當初建立新科舉措的意圖已經麵目全非。
非但沒有達成朝廷對實幹人才的需求,反而使得新科政策成為了工商腐化朝廷科舉的催化劑。
這份算是總結性的演變報告給了神景很大的震撼,神景看完將冊子遞出給慕容修,慕容修急忙接過閱讀。
閱讀的時候,慕容修才知道這招殺手鐧的厲害,如果針對張世榮的案子打擊的是方鏡儒的政治力量,那麼這份冊子動搖的就是方鏡儒的根基了。
“張先生你在冊子裏說,現在的學子們,生員買賣成風,就連最低等的童生都有了明碼標價,已經是一種民間風氣了,這是真的嗎?”神景問道。
這正是張維想要神景帝注意到的事情,神景能注意到,就說明神景對此事,是不知情的。
對麵的神景帝神色如常,可慕容修卻知道,這隻是他震怒下的表麵。
張維想了想回答說:“陛下,容臣明稟,這種風氣,在新政實施前,和實施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在新科政策實行之前,生員舞弊私授,尚且是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但在新科之後,就完全不同了,全因新科的宗旨並不在科舉,而在新科政策鼓勵生員參與實業。”
鼓勵生員參與實業,這實際上是當年神景和方鏡儒兩人製定下的核心戰略,原因非常複雜,但主旨關係著大曌三弊政。
然而弊政是存在的問題,神景想要解決問題。
可關鍵遠遠不隻是弊政本身說的事,那是涉及軍政民的根本性問題,朝廷的用人製度關係天下氏族文人,牽一發而動全身。
沉費問題已經拖垮了整個大曌經濟,隨時都可能崩潰,遠遠不隻是節流就能解決了,必須要開源,沉兵更是另一程度上的消耗大曌壽命,關鍵在於,外有強敵,內禍不斷,最好解決反而成了最不能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