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神景新政功過(1 / 2)

因而此三大問題盤根錯節,想要解決就要把他們全盤拖出,方鏡儒提出了一個非常前瞻的計劃,那正是開放生員參與實業,神景還記得當時方鏡儒提出計劃時慷慨激昂的表現。

方鏡儒是一個大膽的改革家,他對經濟,民生了如指掌,他認為,大曌麵臨的問題就像是一潭死水,大曌是一個農耕封建帝國,政治財源主體來自農耕,可農耕收入幾乎是固定的,大曌兩百六十餘年曆史,各種手段都用盡,又因為三十年天災,極難在方法效率上做出改變。

因此方鏡儒大膽的讓神景將目光轉移到工商業之上,以此來改變帝國根基,開源發展。

但是神景很快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帝國發展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將手伸進工商業,而且各行各業都已經發展飽和,朝廷若貿然插手必然引起劇烈反彈。

但是大曌的經濟要盤活必須要有新鮮力量,所以神景最終還是被方鏡儒的想法給吸引。

而方鏡儒也不是個菜雞,他大膽提議解放生員,讓生員參與到實業中去,方鏡儒自己就出生寒門,他深刻了解在激烈的科舉競爭中,真正能有出路的人是很少的。

大多數人都是落榜舉人,還有更多報考無門的生員,這些人不事生產卻消耗著全家族的勞動力量,朝廷還以禮法之名不許他們參與實業,這還隻是其一。

更深刻的原因是,方鏡儒發現,雖然朝廷不許,但不意味著人們就不敢,總體上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在偷偷的幹,從而沒有規範不過自肥而已,而舉人之下那些讀書人的作用完全沒有發揮出來,他們所構成的士人階級存在大量的閑置人員。

所以方鏡儒建議解放生員,其目的,一是為了衝擊工商業。二是為了讓生員參與實業,從而自然的擴展朝廷力量,以生員階層參與實業為跳板,順理成章的插手規範工商業。

方鏡儒這一手無疑是極其高明的,受到了士人階層進士以下所有學子的愛戴,因為他這實際上是給了這些下層士人撈工商業錢的名目,當然這樣說有些難看,也可以說是給了大多數人活路。

朝廷在反手以生員實業進行了製度規範,設立合理合法商物管理,明確化,合法化,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項政策實施得非常順利,方鏡儒成功了,他以此成立方學,以儒家集大成者之名立起了旗幟。

這也是神景新政的核心內容,當時他們確實是成功了,神景借助生員參與實業,建立起了一係列工商法度和稅務製度,打算借此蠶食工商體係,徹底收歸國有法度之下。

但是情況很快急轉直下,反彈來得太突然了,神景萬萬沒有想到整個帝國一瞬間就烽火燎燃,為了應對這場滅頂之災,朝廷被迫壓榨剛剛建立起的工商經濟,才將這場火測底撲滅,也因此使得朝廷剛剛建立起的新政經濟信用透支夭折,神景新政失敗。

現朝廷插手工商,朝野內外反對一片,力度之大,立刻就能造反,新政的目的為朝廷開源這招,從而徹底失敗淪為空殼,但是這個鼓勵生員實業的舉措卻是一直存在的,讓人民吃了吐,無論是神景還是反對力量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