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惡來(1 / 2)

李逸大軍一路急行,不過月餘眾將便陸續至許昌城中。哪知李逸入許昌不過數日,天使又奉詔前來,詔令中郎將李逸將一應軍務暫交副將張遼高順統領,即刻回轉洛陽入朝見駕。

眾人皆以如今京都乃龍潭虎穴,恐董卓加害,勸李逸拒不奉詔。李逸笑道:“諸公無需擔憂,有道是君讓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想我李逸雖不敢自命忠義之臣,然此次洛陽之行,某卻不得不去,近聞董卓已公然商定廢力之事,袁紹盧植等雖極力抗爭,恐難保全。不瞞諸公,前日某曾密信與董卓,對其保奏升遷之功以表謝意,今董卓必以為本將有意投效與他,不肯輕易加害。今詔本將回京,恐其欲行驅虎吞狼之計,欲令我軍南拒荊州劉表。”

“主公何必聽從董卓之令?為其助力?”鍾繇開口道。

“哈哈哈,我李逸雖不敢以忠貞自居,卻也深感天子與太後知遇之恩提攜之德,董卓不過禍亂朝堂之亂臣賊子,某如何會自甘墮落與其為伍?”

“那主公此行?……”陳琳也不解其意。

“哈哈,諸公試想,若董卓行廢立之事畢,最為擔憂之事為何?”李逸笑了笑問道。

“自然是文武百官天下諸侯不肯承認陳留王為尊,仍奉當今為正統。”荀彧開口道。

“莫非主公此行是欲借機救天子與朝廷出洛陽?”沮授道。

“嗬嗬,前日本將令信使上表之時,曾同攜有兩封本將親筆密信,一封便是交付董卓,借表謝意之機消減其戒備之意,使其能心存招攬某為其所用之僥幸。另一封便是上達太後,使其能暗中布置早做準備。若本將此行果能救朝廷出牢籠,則我等匡扶朝廷重振朝綱之期不遠也。”

“主公深思熟慮,高瞻遠矚,荀彧不及也。”荀彧稍加思索便開口道。“若主公將天子迎出董卓魔掌,則大可挾天子以令諸侯,行王事以伐不臣,詔令天下諸侯共伐董卓,征調舉國軍馬以討亂臣賊子,則天下可安,再行安民之策,農商之法則朝廷複興有望,天下安定指日可待也。”

“不錯,救萬民與水火,扶社稷於倒懸實李逸之所願也。”李逸鄭重道。

“主公忠貞高義,實為屬僚等所不及也。”眾人由衷恭維道。

“主公心懷社稷,憂心朝廷,為天下計不惜以身試險,豐實敬佩,然若主公輕身涉險,董卓賬下李儒乃奸詐之輩,其心思縝密,智計超群,倘若被其識破,恐主公凶多吉少。”田豐擔憂道。

“元皓厚誼,逸心承受,不必擔憂,有道是為人臣者自當忠於王事,為主分憂。況本將深思熟慮,已有所安排,無需擔憂。縱不能救出天子,某也必然可全身而退。諸公隻需各司其職,依計行事不使有失則本將必可安然無恙。”

“我等願憑主公差遣。”眾人齊聲道。

“好,既然朝廷詔命本將暫攝潁川,並領汝南軍事,那本將便行安置。高順,顏良,荀攸,鍾繇聽令。令高順為主將,荀攸為行軍司馬,掌軍師令,顏良為副將,鍾繇為糧曹,統領馬步軍五千,前往汝南駐紮。汝南一應軍事皆由荀攸統調,所需物資征調皆由鍾繇執掌。”

“諾!”四人出班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