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鞠義,沮授,逢紀聽令。令張遼為主將,鞠義為副將,田豐為行軍司馬掌軍師令,逢紀為糧曹,統領馬步軍五千掌潁川軍事。一應軍務調配皆歸沮授處置。糧曹調取由逢紀統籌。”
“諾。”
“荀彧為長史,暫行潁川郡政務處置,陳琳為主簿,審配為潁川兵曹掾,潁川一應招撫政令皆由你三人統調執掌。”
“諾!”
“田豐,張頜,文醜,聽令。田豐為軍師主將,張頜文醜為副將,統調兩千馬步軍駐守許昌。於禁為前軍校尉統本部兩千軍出許昌,往城北三十裏駐紮。”
“諾!”
“潁川汝南各處需加緊招攬流民,擴充軍馬,潁川至少要征集精壯之士一萬,汝南也需至少征募六千操練成軍,另使各縣皆征募縣兵,小縣至少一千,大城至少兩千。各處更需盡力征調儲備糧秣,不得有誤。至於兵源糧草,嚴令不得肆意侵擾百姓,至於所處黃巾盜賊,應盡力予以招撫,冥頑不靈或罪大惡極之輩,則盡可誅殺!”
“諾!”
“如此,明日本將便統五百騎進京麵見天子。”
“主公,末將領軍經陳留而過時,見一壯士狀如黑塔,力大無窮,步行如飛,且心性稟直,自言乃陳留人,曾為張邈賬下,因不忿都尉不公,憤而殺之,流落山野。末將非其敵手,所幸已招在賬內。主公可令此人隨同,可護主公安危”。高順出列拱手道。
李逸聞言一愣,心中一震失口道:“可是典韋?”
“正是典韋,不知主公如何得知?”高順詫異。
“呃……哈哈哈哈,本將雖出身低微,卻喜交天下英傑,於天子身側時曾使人遍訪南北諸州,凡天下能人異士,或智計卓絕如元皓,公達等,或勇冠三軍,如顏良,文醜。或胸有安邦之謀,如文若等,又或長於統兵用武,如伯平等,皆曾有耳聞。”
“怪不得主公能於洛陽城征募荀公達,冀州又尋訪田元皓征調張儁乂等人,不想確是主公未雨綢繆胸懷天下早已”。審配佩服道。
“哈哈,本將得典韋,如同得古之惡來也,快將典韋請來見。”李逸心中狂喜,哈哈,上天待我果然不薄,如今賬下文有荀攸,田豐,沮授,逢紀這等智謀之士,又有荀彧,鍾繇陳琳審配內政守城之才,武有善用兵者五子良將其三,高順,鞠義此等將帥之才,又有顏良文醜典韋如此威猛之士,何愁不成大業?
片刻典韋上前,李逸見之大喜,親自解下自己身上衣甲給典韋批掛,大笑道:“得諸公等大才相助,天待我李逸何其厚也。”
眾人見李逸如此盛讚眾人,又見其愛才如此,心中更是感激,更覺此人雖出身低賤,然卻是難得之明主。。
當下李逸便喝退軍卒,複使典韋為護軍都尉,令其在帳外巡視,不經傳召不得使任何人近前。隻餘荀攸荀彧等謀臣,與張遼高順顏良文醜等主將在堂中,李逸便將心中盤算之計詳盡說於眾人共同商定。
經荀攸田豐等人集思廣益完善補充,一條針對董卓,有益與李逸的連環計便即將於暗中開始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