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水賊(1 / 2)

初平三年春,豫州棄洛陽、宛城收兩處糧草歸許昌。複聚大軍七萬於汝南,以鞠義為先鋒、統兵一萬進駐弋陽、攻廬江,拘刷戰船數百,意欲沿江而下,進軍建業,進取吳郡、會稽。時有江賊肆虐,趁夜竟然突襲江邊,將守船軍卒殺散,防火焚毀船隻殆盡,待張遼領軍來救時,江賊已盡數遁去,船隻盡數焚毀。豫州軍不能渡,隻得沿江至蘄地。張遼與鞠義駐守蘄,使人飛報李逸得知。李逸會同諸將移師五萬至廬江,派大將文醜與田豐引一萬軍來助張遼,自與趙雲郭嘉黃忠等駐守廬江。令使人砍伐樹木,聘征工匠打造大船。又月餘,得戰船百餘,正待下水渡江,哪隻江賊又至,鞠義文醜各引兩千軍,大小船隻十艘下水與之戰,反被江賊鑿穿船底,張遼急引軍來救時,以弓弩遠射使江賊不敢近前,水中淹死千餘軍士,船隻又盡被毀壞。

軍情報於李逸,李逸大怒,令趙雲郭嘉、顏良陳群引兩萬軍駐守廬江,自與黃忠典韋王粲等引兩萬軍至江邊,哪料江賊趁夜又至,襲殺巡哨數十人,又縱火燒船,幸張遼早有防護,也被將船隻燒去大半。

李逸聚眾人商議,田豐道:“我軍不習水戰,軍士多有不識水性者,非南軍與江賊可比,不可貿然下水渡江,恐遭江賊設計。不如紮下營寨,招募水軍,再尋一精通水戰之將領統帥訓練,方可成事。令尋機招撫殺散就近江賊,使之不敢再與我等敵對,方保無虞。”

王粲道:“素日自荊州,聞聽此處有江賊數股,其間有九江蔣欽,周泰兩人引八百與眾匿於揚子江中最是驍勇,又有廬江人陳武者也聚起三四百人嚐襲擾客商;另有青壯者宋謙,柴桑人士,亦作這江上水賊年餘,荊揚兩州官府屢發海捕,不曾得,也曾進兵來剿,多不敵其輩勇武,或行大軍時又藏你不見,料此處當為此等數股所為。”

李逸聞聽心下大驚:“這可不得了,這蔣欽周泰,陳武宋謙,可都是後來孫策帳下猛將啊,江表虎臣之輩!怪不得如此厲害,不知道那甘寧可曾出山,若能搶先將甘寧招到帳下,水軍訓練與組建,便不是難事了”。思索至此才開口道:“如今之計,可速速多差斥候暗歎,速速搜尋水賊下落,打探清楚是何人所部在此阻攔,或招或剿再做定奪。今將大軍皆移師路上,再尋港灣處紮起哨樓箭塔,加強戒備重新打造戰船。”

田豐也道:“主公之策甚妥,而今也隻得如此”。

李逸道:“向聞川中有青年俊才,名喚甘寧,字興霸,言稱此人極為勇烈,且習水戰,料此人難與蜀中所容,恐必沿江而下。若能訪得此人,我軍水軍便可無憂矣。”

王粲聞言大笑道:“主公足不出戶,便可識天下英傑。方才所言之甘寧,正在此處,隻是若要訪來,恐費些周折”。

“哦?仲宣果知甘興霸否?”李逸大喜道。

“嗬嗬,甘興霸本巴郡人士,性極燥烈,好狹義,有勇力。少時曾聚眾為賊,於江中劫掠過往船隻,極喜奢靡,其座船之帆以錦帛所成,反甘寧出江劫掠,必先使部中響銅鈴,鈴鐺所響必殺盡所劫之人,蜀中曾數番出剿,皆不能勝之,時人呼之“錦帆賊”。及至數年,甘寧將部中遣散,憤讀諸子百家,劉焉招其為蜀郡郡丞。昔日某遊曆川中,曾與之有一麵之緣。”

“仲宣可否待本侯往蜀中一行?將甘寧請來為本侯訓募水軍?”李逸雙眼泛彩道。

“願為主公分憂,明日粲便起行。”王粲拱手。

“如此,有勞先生!”

次日王粲攜數名從人,駕一舟往蜀中而去求訪甘寧。李逸自將兵馬屯紮岸上。

約四五日,郭嘉忽至蘄地軍中見李逸道:“今聞報,劉表已令蔡瑁引水軍兩萬往江夏駐防,文聘也引本部移師南來。袁術帳下大將紀靈、喬蕤、陳紀起兵三萬,已至淮南廬江二郡相交之地紮營;長沙太守韓玄使部將引本部軍一萬往東五十裏外紮營;荊州劉表與淮南袁術各部軍馬均有調動,其所指皆是廬江與蘄春我軍所在。恐有其變,或進或退,主公應早下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