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除煩惱須歸佛,各有因緣莫羨人。
真柏最宜堆厚雪,危花終怯下輕霜。
不如歸去
宋朝龍德府尹李侯令善昭禪師到承天寺當住持,連下三道命令,禪師無動於衷。李侯派使者去接,行前威嚇:“如果你不能把善昭禪師帶回來,就把你活活打死!”使者於是哀哀求告禪師。善昭禪師看看,不去是不行了,就考問眾徒弟:“我怎麼能夠丟下你們,一個人去做住持呢?如果帶你們去,你們又都趕不上我。”
一個徒弟上前說:“師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八十裏!”禪師搖搖頭:“太慢了,你趕不上我。”另一個徒弟高聲喊:“我去,我一天能走一百二十裏路!”禪師還是搖頭說:“太慢了!太慢了!”眾徒弟麵麵相覷,紛紛猜測師父的腳程到底快到什麼地步。這時有個徒弟默默站出來,叩首說:“師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善昭禪師一聽,微微一笑:“那好,我們走吧!”於是就一動也不動地在法座上微笑圓寂,那個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邊立化了。
《古文觀止》裏有一篇陶淵明的作品《歸去來辭》,可謂名垂千古。陶淵明因為不願在官場裏為五鬥米折腰,興起了“不如歸去”之念。現代人在公司行號任職,或服務於公共部門,偶爾也會因為事與願違興起“不如歸去”之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不受重用。有的人感覺自己懷才不遇,有誌難伸,既然不能受到主管的重用,也就不願再浪費時光歲月,便想另謀發展,所謂“此處不用人,自有用人處”。
二、不被尊重。有的人從事工作,待遇微薄可以接受,不被尊重的感覺難以忍受。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人都希望受人尊重,當他感覺主管了解他、信任他、重視他,他也會鞠躬盡瘁加以回報;如果感覺不受重視,立即意興闌珊,心灰意冷。
三、不給因緣。部屬追隨領導人,為其奉獻心力,領導者也要給屬下因緣,例如讓他有進修、升遷的機會,讓他對前途感到希望無窮,覺得在此服務有很多機會可以發揮所長;如果部屬覺得主管不給因緣,讓他看不到希望、前途在哪裏,那麼離職而去也是遲早的事。
四、不能適應。有的人對工作的時間、環境、性質適應不良,乃至與同事相處發生困難,又沒有解決渠道,就會動起“不如歸去”的念頭。因此,要讓人才適應環境,領導者也要讓環境來適應他,彼此相互適應,就能如魚得水、如鳥居山林。
五、不能發展。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上能有所發展,能夠施展抱負,大展宏圖,可有一些團體機構暮氣沉沉,都是一些老邁庸人居高位,讓後進者覺得無所發展。韓信夜離漢營,就是因為感覺前途得不到發展,所幸蕭何月下來追,讓劉邦築壇拜將,終能展其抱負。發展是生命的延伸,一般仁人義士都把事業看得比生命重要,所以讓工作者找到施展抱負的舞台,自然不會有“不如歸去”的舉動。
六、不能生根。有的人在團體裏找不到歸屬感,覺得自己隻是一個過客,無法落地生根,不值得在此終身奉獻,自然時時動念“不如歸去”。無論國家或團體,經常走馬換將,讓工作者沒有安定感,隨時都做好離去的準備,如此留不住人才,國家、團體又如何能發展、興隆呢?
·佛光菜根譚·
正念如盾牌,可以抵禦強敵,保衛自身;
正見是盔甲,可以抵擋誘惑,遠離三毒。
挖角
最早劉邦不肯重用韓信,韓信不得意,就趁夜逃了。蕭何得知消息,顧不得向劉邦報告,率人追趕。有人報告劉邦說蕭何也逃跑了,劉邦大發雷霆。待到蕭何追回韓信,去拜謁劉邦作彙報時,劉邦怒斥說:“眾將逃亡許多,你不去追,為何獨追一個韓信?”蕭何說:“眾將容易得到,而韓信乃國士無雙,若大王欲得天下,除韓信以外,再沒有能為你統兵打仗的人了。”劉邦於是要召見韓信,委為大將。蕭何批評說:“我王素來傲慢無禮。今天要拜大將,就如呼喊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逃走的原因。我王要拜韓信為大將,必須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沐浴更衣,吃素食,戒酒肉,恭恭敬敬地齋戒七日,還要築好壇場,準備好一切拜大將的禮節,方可隆重舉行拜將儀式。”劉邦采納了蕭何的建議。
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有一些傑出人才,是人才就為各方所需要,就會出現挖角的現象。比如手藝好的廚師,各大飯店不惜重金禮聘,想要挖角。比爾·蓋茨為了發展事業,最初也是在世界各處挖角,甚至說:“如果把我們公司最優秀的二十個人帶走,那麼我告訴你,微軟就會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公司。”微軟公司能鋪天蓋地地影響全球,就因為懂得人才的重要。
人才也不一定要靠挖角而來,挖角不是最好的事,假如自己能培養人才,又何必到別的團體去挖角呢?但是這個世界要靠競爭,才有成就,才能勝利,所以挖掘重要的人才,成就重要的事業,也是世間物競天擇的自然之理。挖角既是免不了的事,自家公司就要設法避免人才外流。如何才能避免人才被挖角呢?
一、用教育避免挖角。台灣各個公立大學,每年到了招生之際都會使用金錢攻勢,到全省各高中挖掘優秀學生;私立大學沒有雄厚的財力,比不過公立大學的挖角行動,隻有提升自己的師資設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都是私校,但憑著優異的辦學成績,不但能發掘人才,也能留住人才。
二、用愛護避免挖角。一個團體裏,優秀人才很容易被別人用優厚待遇挖去。假如對人才能愛護、提拔,滿足他的需求,讓他感到自己的長官就是伯樂,如此他會感謝伯樂提拔、賞識的知遇之恩,自然不會輕易投靠他人。
三、用重用避免挖角。是個人才,就要好好地重用他,讓他有所發揮,自然不會被別人挖角。劉邦築壇拜將,隆重厚待韓信,韓信知恩圖報,幫劉邦逐鹿中原,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所以,重用人才,人才自然不會求去。
四、用希望避免挖角。人生的意義是活在希望裏,假如人才在你這裏服務,他對自己的前途感到毫無希望,即使待遇再優渥,也留不住人才。留住人才之道,即要讓團體的分子感覺到前途有希望。平時的加薪升官,這隻是人才起碼的希望,更重要的希望是在工作的意義、工作的成就、工作對普世的價值上。
·佛光菜根譚·
一個團體的運作,人才的選用是否得宜是工作成效的關鍵;有非常之人,才可建非常之功。
忍耐就是力量
有個人投師學藝,期間經常受師傅的虐待、欺負,不是罵就是打,造成他滿肚子的怨恨,總認為師傅太不人道了。因此他愈學愈恨,恨意久久累積下來,到了難以平息的地步,便決定要離開,甚至準備在離開前進行報複。他跟朋友說明緣由與計劃,朋友卻說:“你是來投師學藝的,師傅也拜了,學藝未成就離開,太可惜了!不如跟他學藝三年,等到手藝學成了再離開,到時候報仇也不嫌遲啊!”他覺得朋友的看法有道理,決定留下來。為了把手藝學精,他不得不忍耐師傅嚴厲的教導;也由於他的勤勞,手藝日益精巧,相對地,師傅對他也愈來愈好,種種的讚美、嗬護、獎賞讓他愈活愈快樂,愈學愈滿足。三年後,朋友問他:“三年過了,怎麼還不走呢?”他說:“現在師傅待我很好,舍不得走了。”
我檢視過去顛沛流離的歲月,自忖若非憑仗忍耐作為舟航,如何能安然度過苦難連連的時光?我又盱衡未來複雜多變的社會,人我是非的生存,自覺更需堅此百忍,方足以應付萬難。我時時刻刻以忍耐作為我為人處事的圭臬。多年後的今天,回顧往事,我深深感到:忍耐,實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