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病能讓人珍惜生命。一般人平時不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病了不但知道珍惜身體,更珍惜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所謂“寧在世上捱,也不在土裏埋”。人維護自己的生命,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慈悲,就是對生命的珍惜,是有益於人間社會的大事。
六、病能讓人省思未來。病人經常掛念的問題,就是“我的病會不會好”。病,隻要有適當的醫療,當然會好。但是病了又會想到,假如不好,我的未來怎麼辦,遺產、遺願等各種問題如何善了,甚至人生未來到哪裏去呢。人能省思未來,就必須珍惜現在,能把當下完成,又何懼於沒有未來呢!
·佛光菜根譚·
有病,可令人注意健康,並且生起道心;
受苦,才知道奮發圖強,並且改善因緣。
病的價值(二)
唐太宗將自己收藏的弓箭拿給一個弓匠看。弓匠看後說:“這些弓不是用好材料做的。”太宗深感意外:“你怎麼知道?”工匠說:“弓的材料中心部分不直,脈紋還是斜的,這樣的弓力量雖然很大,但發出的箭不走直線,要它何用!”太宗聞罷,點頭稱是。太宗受此事啟發:“我以強弓平定天下,卻連弓箭的性能都不了解。由此來看,對於治理天下的事務,我又怎麼能掌握其中全部的道理呢?”由此定下納諫的決心。
疾病與痛苦是分不開的,所謂“病痛”、“病苦”、“疾苦”。生病了,這是很不幸的經驗,然而凡人吃五穀長大,哪有不生病的呢?所謂“生老病死”,疾病是人生免不了的過程。
佛陀說,學道的比丘要帶三分病,才知道要發道心。有時候健康的人不知道疾病的苦處,有一些疾病正可以給自己一些警示,給自己一些體驗。能夠知道“有病方知身是苦”,就容易體會世事無常,就會知道要發心向道。由此看來,疾病固然要吃藥才能痊愈,而事實上,疾病的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帖良藥。
早期台灣對肺結核還沒有研究出一套很有效的防治辦法,肺結核是一種傳染病,大家一談到肺病無不恐懼不已。然而有醫師說,其實隻有百分之五的傳染,並不可怕,反而能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有了疾病,不必恐懼,何妨“與病為友”!生病了,要找醫生治療,其實最好的醫師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師,自己身體上的疾病應該自己首先知道。當然,身體的構造複雜,有時還是免不了需要透過儀器的檢查,才能準確知道病因。
然而,佛教對於疾病,希望病患要能從“身不苦”做到“心不苦”,這就要靠自己的信心和意誌力。所謂“精神能克服一切”,真正的良藥是心力,心力才是疾病的最好良藥。
此外,物理可以治療疾病,時間可以治療疾病,飲食可以治療疾病,運動可以治療疾病,修行也能治療疾病。
病,一般人把它比作“魔”,病魔要來為難我們,我們如何才能不被病魔所打倒呢?首先我們要能不懼怕病魔,要對自己有信心。
生病有時也不全然是身體生理上的疾病,疑心也會成病,妄心也會成病,執著也會成病,幻想也會成病。縱使有時真的是身體的機能有了毛病,也不要病急亂投醫,不要聽信江湖郎中的話,不能迷信偏方。有了疾病,除了要通過正當的中西醫治療,相信醫師的話以外,也要相信自己;如果自己能夠成為自己的良醫、良藥,一切疾病也就無所畏懼了。
·佛光菜根譚·
不忌說出自己的毛病,才能發露懺悔;
懂得麵對自己的缺失,才會勇於改過。
好好休息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說:“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於是,我就在治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
人為什麼要休息?休息是為了要走更遠的路!
佛教說有四種精進力,其中一種就是休息力。因為休息就好像輪船、飛機要加油,要補給。又如軍隊,曆經了一場戰役後,也要開到後方去整編,休養生息,以便再出發。
正當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飛機飛得太久,它的金屬也會疲乏;汽車行駛得太遠,需要加水以減低熱度,再來開行,以策安全。
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要休息。昆蟲要冬眠,山雞要早睡,勤勞的螞蟻也要作窩休息;忙碌的蜜蜂釀蜜以後也要有一段休息的時間。政府團隊、公務人員,周休二日,強迫休假。
然而,遺憾的是,“休息”被一些人濫用,以休息作為懶惰的擋箭牌。例如,有的人以休息的名義,早上不起床;以周休二日,希望經常放長假;上班時以喝茶的時間,希望故意拖長休息時間。一日之中,上午休息,中午休息,晚上也要休息;一年之間,國定假日休息,例假日休息,甚至不放假的時候也要休息。如此借故休息而不工作,則人生倒不如幹脆就到棺材裏去作永久的休息!
阿那律尊者有次在聽佛陀說法時打瞌睡,佛陀教訓他:“咄咄汝好睡,螺螄蚌殼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慚愧,從此精進,不再休息,導致眼睛失明。佛陀告訴他:適當的休息,也是精進!二十億耳彈琴,佛陀問他:“琴弦太緊或太鬆,後果如何?”二十億耳說:“弦太鬆,則彈不出聲;弦太緊,則容易斷。”佛陀說修行亦如彈琴,不可太鬆,也不可太緊,所謂“中道”而已!
現在,是一個“忙”的時代,是一個動員的社會,每個人都沒有當初農業社會的悠閑。有的人忙得不回家吃飯,有的人忙得在工廠裏睡覺,更有的人忙得數日不回家。忙,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忙過了頭,有礙健康,則得不償失!
在忙過以後,給予補給,就是休息。而休息了以後,就要抖擻著精神,邁開腳步,踏上正途,這才是休息的重要意義!
·佛光菜根譚·
有備的後退,則跳得更遠;
適當的休息,能走得更長。
難忍能忍
春秋時有個閔子騫,他母親去世早,父親娶了後母,又生了兩個弟弟。後母對閔子騫不好,常虐待他。冬天,後母用蘆花給他做衣服,而給兩個弟弟做的是棉衣。蘆花做衣服看起來很蓬鬆,卻不保暖。父親帶他外出,讓他駕馬車。天氣太冷,冷風颼颼,他凍得發抖。父親很生氣:衣服穿得這麼厚了還發抖,是不是有意要詆毀後母?一氣之下,就拿鞭子抽打閔子騫。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蘆花飛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很生氣,回家就要把妻子休掉。閔子騫跪下來說:“父親,您不能趕母親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有母親在的時候,隻有我一個人寒冷;假如母親走了,我和兩個弟弟就都要挨餓受凍了。”
摘引自《小故事真智慧》
忍,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嗔”字;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
佛陀說:“不能忍受譏諷毀謗,如飲甘露者,不能名為有力大人。”平時,一個人忍寒忍熱容易,忍饑忍餓也不算困難,甚至忍貧忍窮、忍譏忍謗,都還容易做到,但是要忍一口氣,就不是人人所能忍得了。法院裏,每天許多上訴告狀的人,並不完全是為了財利,很多人隻是為了要出一口氣,所以要到法院裏去賭個輸贏。
人生在世的氣惱當然難忍,然而正因為難忍,所以才更要忍,如果容易忍,還要你來忍嗎?布袋和尚說:“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任他自幹了;他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忍,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忍,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
須菩提尊者在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你叫他坐,他就不站,你要他立,他就絕對不坐。這不是懦弱,這是忍的力量。《金剛經》中,佛陀說他自己作忍辱仙人的時候,被歌利王誣陷、割截身體,他都不生氣,他所表現的正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功夫。所以,成佛要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要福慧俱全,這就是佛陀的“三祗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相好從哪裏來呢?都是從忍中修來的啊!
忍,不是懦弱,不是無用;忍,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慈悲,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藝術。“忍”之一字,是接受,是擔當,是負責,是處理,是化解,是承擔。正如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就是忍的大勇大力。
“忍字頭上一把刀”,一般人在受了欺侮、冤屈時,往往痛哭流淚或暴跳如雷;但是,哭過了,跳過了,也就沒有力量了。假如能忍住眼淚,忍住暴怒,保持平和,保持鎮定,這就是涵養力量,這就是忍的功夫了。
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我們要透過生命的力量,發揮“生忍”;我們要用佛法的慈悲喜舍、般若智慧,實踐“法忍”;我們要能如如不動、不生不滅,完成“無生法忍”。
世間洪水暴風、槍炮子彈都不是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忍。
·佛光菜根譚·
一個人忍耐多大,力量就有多大;
一個人承擔多少,成果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