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承蒙信徒好意,爭相邀請我到家裏吃飯,自忖常入檀信住家,實與出家身份不符,但一再拒絕又顯得不近人情,所以我想出“家庭普照”、“素齋談禪”等方式,讓大家既有佛法可聞,又可以共享美食。到各地雲遊弘法,最辛苦的一件事,莫過於走到哪裏都有許多人要來和我合照,有時一些不會照相的信徒總要將燈光、焦距調個幾次以上才能完事。為了兼顧人情及行程時效,每次遇有請求照相的情況,我總是和他們說:“大家一起來照一個大合照吧!”“我們一麵走一麵照。”這種方式讓大家皆大歡喜,不也是人我之間要跳探戈的佳例嗎?
·佛光菜根譚·
忍一時之詬辱,能夷滅自己一時之戾氣;
修一世之忍辱,能默化他人一世之頑冥。
化敵為友
張飛“義釋嚴顏”,化敵為友,成為曆史佳話;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次又一次地釋放他,為的是要化敵為友;齊桓公把曾經敵對陣營裏的管仲待如上賓,故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吾人在社會上有朋友,也有敵人。不一定是戰場上兩軍對陣,殺得你死我活,才叫敵人;商場有商場的敵人,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裏的對手,正是所謂“同行相嫉,文人相輕”。
敵人,不是以消滅它為最高手段。在戰場上,最高的戰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甚至對於凶狠頑強的敵人,能用感化,隻要對方認錯,也就不必再致其於死地了。
能幹的人,對於敵人不但不消滅他,反而培養他,成為激勵自己上進、成長的對手。英國保守黨執政,最怕工黨失去在野黨製衡的功能;工黨執政,也是最掛念保守黨沒落,因此各自無不百般地培養對方,成為競爭的對手。培根說:“沒有情人,會很寂寞;沒有敵人,也是寂寞的。”此言誠不虛也。
人所以會有敵人,有多種的原因:有的是家仇國恨,有的是利益衝突,有的是思想理念不同,有的是因故氣憤不平。朋友之間,有時誤會也會反目成仇;或是對方傷了自己的尊嚴,或因受他欺侮,也會發誓與之為敵。
基督教說“愛你的仇敵”,佛教說“怨親平等”。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敵人,煩惱是自己的敵人。疾病雖是敵人,也要治療它,甚至與病為友;煩惱雖是敵人,也要麵對它,更要轉煩惱為菩提。
敵人可以提醒我們要自己謹慎、預防、精進;沒有敵人,就會鬆懈。很多武功高強的俠客,都遺憾自己沒有對手。籃球場上兩隊競技,也必須感謝競賽的對方;如果沒有對方,球賽就不能開打。拳擊賽開始,選手要互相鞠躬致意,勝敗分曉後還要握手言和。美國總統大選揭曉,當選者第一件事就是要致電感謝落選的一方。所以,敵友隻是政見不同,並不一定要你死我活。
外交上有一句話說:“國際間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人與人之間,有時候朋友可以成為敵人,有時候敵人也會成為朋友,就看我們對人的態度、看法如何。
然而,朋友可以是永久的朋友,敵人不要讓他成為永久的敵人;凡是能化敵為友的人,必是社會上的能者。
·佛光菜根譚·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製敵,而是克己。
處眾和而不同
科學家告訴我們,在雁陣中大雁飛行的速度比單飛高出71%。處於“人”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務最為艱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氣阻力,因此領頭的大雁每隔幾分鍾就要輪換,這樣雁群就可以長距離飛行而無須休息。雁陣尾部的兩個位置最為輕鬆,一般讓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據這些省力的位置。雁陣不停地鳴叫,這是強壯的大雁在鼓勵落後的同伴。如果哪隻大雁因為過於疲勞或生病而掉隊,雁群也不會遺棄它。它們會派出一隻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隊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繼續飛行。
摘引自《哲理故事三百篇》
世間要學會的東西很多,如學會處理家務、學會生活技能、學會各種語言等,尤其要學會處眾。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離群而獨居;如果你不懂得群居,不懂得處眾,就很難在社會上生存立足。
“眾”,是由很多的不同所結合在一起。眾人裏麵有種種的差異,有性格的不同、有語言的不同,有生活習慣的不同,有各種文化背景的不同;因為有很多的不同,所以處眾就不那麼容易。即以一個家庭而言,有年齡的差距、性別的不同、思想觀念的各異,所以要“一個鼻孔出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個機關裏,有的人比較樂觀,有的人比較悲觀;有的人積極進取,有的人消極懈怠;有的人嗔心脾氣大,有的人溫和不亂發脾氣;有的人慳吝貪取,有的人喜好公益。在很多的不同裏麵,我們要如何來處眾呢?
處眾的第一個觀念,要建立平等心。因為社會上有許多的智愚賢不肖人等,如果我沒有平等心,就會被人認為我很勢利;太過於分別,最後就會失去了人緣。花園裏,盡管開放的花朵有黃色、紅色、紫色、白色、藍色等五顏六色的不同,但是在我看來,一樣都是花;因為都是花,所以要共同平等地存在。
處眾的第二個觀念,要有慈悲心。因為社會上的大眾不一定人人都能合乎我的心、合乎我的意,甚至有很多人還會違逆我的想法;如果我計較、討厭、排斥,那麼到了最後,不是我舍棄別人,而是別人舍棄我啊!
處眾的第三點,要注意隨和心。社會上的人,如果我希望人人都能如我、同我,這是不可能的,隻有用我去隨和他們;隻要不是邪道,我都應該有一個隨喜隨緣的心。現在的人常講團結,但都是要別人來同我團結,而沒有想到我要去跟別人團結;隨和也是一樣,不是我要人家來隨和我,而是我要去隨和別人。
學習處眾的第四點,要有結緣心。隻要我肯跟別人結緣,我以歡喜跟你結緣、以物品跟你結緣、以好的語言跟你結緣、以助成跟你結緣;我讚美你,助成你,你會不接受我嗎?
所以,平等心、慈悲心、隨和心、結緣心,都是處眾的方便;處眾學會了,處處有通路,處處都有助緣,人生何其美好呀!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佛光菜根譚·
君子者,謙下處眾,因此所到之處,都是一團和氣;
小人者,仗勢欺人,所以身置何地,均為烏煙瘴氣。
請客之道
某人一天大擺宴席,請來一些客人。他看有幾位客人還沒到,就自言自語:“怎麼該來的還不來呢?”已經來的客人們聽了,心想:“我們都是不該來的了?”於是就有幾個悄悄走了。他一看客人走了,十分焦急:“嘿,不該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一聽,已走的是不該走的,那麼該走的就是我們了,於是又有人離開了。主人見客人都不辭而別,急得直拍大腿:“這……我說的不是他們!”最後剩下的人一聽,心想:“那定是說我們了!”於是都告辭了。主人一見此景,長歎一聲:“不會說話愣請客,雞鴨魚肉全白做!”
請客是常有的事。人際間的應酬往來,相互請吃飯,中外皆然。中國人甚至有句話說:“在餐桌上,比在會議桌更容易解決問題。”可見,吃飯不但是交際應酬,也是處理事情的大好時機。
一般人請人吃飯,總以為上等菜肴就能讓賓客吃得歡喜,就是一次成功的宴會。其實不盡然,因為賓客接受邀請,不光是為了來吃菜,主人的心意更重要,因此請客的一些相關事項都不能疏忽。例如環境的布置、氣氛的營造、講究的碗盤、準備的茶點等,各種細節都能麵麵俱到,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宴會。請客尤其應該注意如下數點:
一、不隻是吃美味,而是吃盛情。一場宴會,如果備辦了豐盛鮮美的菜肴,但主人待客冷淡,給人感覺他不歡喜、不情願請客,如此即使滿桌的珍饈美味,客人也會食不知味。
二、不隻是吃盛饌,而是吃環境。宴請客人,主人再怎麼盛情,菜肴再怎麼鮮美可口,如果請客的環境不懂得布置一些書畫花卉來營造氣氛,乃至空間狹窄、空氣不流通、光線不明亮,讓客人坐在裏麵猶如置身火爐,悶熱難耐,他怎麼能體會你請客的心意呢?
三、不隻是吃料理,而是吃歡喜。一般人以為請客就是準備上等料理,酒菜皆全。其實不然,請客人吃飯,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吃得歡喜。有的是從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飯菜中嚐到歡喜,有的是從主人親切的招呼中感到歡喜,有的是從耳朵裏聽出歡喜。播放一首音樂,或是主人講話幽默風趣,都能增添客人的歡喜,讓宴會更成功、更出色。
四、不隻是吃多少,而是吃尊嚴。客人接受邀宴,要讓他感受到無比的尊嚴、無比的榮耀,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受。現場“群賢畢至”、“貴客盈門”,大家高談闊論,語笑風生,讓參加者都受到尊重,感覺參加這個聚會是無上榮耀,有意義,這比吃什麼都重要。
五、不隻是吃飲食,而是吃讚美。請客,當然是以飲食為主,茶水為輔,比飲食茶水更重要的就是讚美。每個人的天性都喜歡別人替他戴高帽子,給他讚歎。如果是女性,喜歡別人讚美她美麗大方;如係男性,歡喜聽到人家說他英勇果斷。總之,適當而得體的讚美實為重要。但千萬不能過分,不然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也是不當。所以,飲食、語言都要有度才好。
六、不隻是吃手藝,而是吃法味。請客吃飯,一道道的佳肴美食,手藝高超固然重要,但美食之外還要有法味才好。法味,就是主人或座中賓客,不斷有人說出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高論或是做人的箴言,能令人心開意解,能給人反省覺悟。如此法味,比飲食的美味更為重要。
一場宴會,要讓與會賓客都能乘興而來,盡興而歸,讓他們不隻吃到菜肴,而能吃到主人的心意,這就要靠主人的用心。每一個細節都能注意到,才能成就一場賓主盡歡的盛宴。
·佛光菜根譚·
語言是人際間溝通的重要工具,
運用不當,則是傷人的強烈武器。
說好話,以隨喜讚歎給人歡喜,也是種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