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宋·黃庭堅

上癮

有個讀書人問老和尚:“我最喜歡喝酒。請教老和尚,極樂世界有酒嗎?要是沒酒,我可不願意往生!”老和尚答:“我尚未見過極樂世界,所以不知道有沒有酒。從前有黑狗和白狗,傳說白狗下輩子可以投胎做人。黑狗便對白狗說:‘你真幸運,下輩子就可以當人了,我很羨慕你!’白狗卻黯然答道:‘下輩子能做人當然高興,不過我擔心一件事——我最喜歡吃那些菜渣肉屑了,投胎做人後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吃到那些東西?’”

在中國文字裏,“上癮”這個詞彙好像指的都是不好的事情。例如,吸毒的人,“上癮了”;嗜酒的人,“上癮了”;好賭的人,“上癮了”。上癮之後成為習慣,便不容易革除了!

古人對於酒色財氣,一直諄諄教誡青年不可以接近,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沾染上了酒色財氣,上癮後就不可挽救了!

世界上有些國家對於販毒、販賣私酒、賭博等都以嚴刑峻法遏止,甚至判處死刑。但是為了一些上癮的人之需要,一些人間的敗類前仆後繼,如飛蛾撲火般,不去陷身火坑,不弄到身敗名裂不甘心。

隨著時代的日益發展,現在社會上又多了一些新的“癮君子”:看電視、電影,看了成癮;看跑馬、賭博,也可以上癮;乃至賴在計算機網絡上,成癮了。

世間任何一件事,即使本來是好事,一旦著迷,陷入無法自拔的地步,就叫做成癮;成癮之後,什麼好事都會增加人間的缺陷。例如吸毒,原本並沒有犯刑事罪,隻能算是身體上的毛病,身體需要有這種毒品來麻木,這本來是個人的事,也犯不著國家來為你操心。但是,個人也是國家、社會、大眾的一環,個人的毒癮所致,影響到吸毒、販賣、製造,讓全國的人民也都染上了毒癮。一個人吸毒成癮,不但家門的榮耀,個人的健康、名譽、經濟都因此受到危害,最後國家也會因你而產生許多的問題。

現在的社會,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問題發生,政府也難為,不得不對一些瘋狂上癮的事物加以禁止,加以疏導。

人,難免會對某些事、某些東西有所偏好,當一切還沒有上癮之前,那是吾人的嗜好。閱讀、旅行、社工、郊遊、集郵、養鴿、體育、運動等,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嗜好未嚐不好;而很多不好的習慣成為嗜好,如好吃、懶惰、遊蕩、電玩、飆車等,如果不加以疏導,就會有很多不當的行為接踵而至,所以不能不防患於未然。

吾人平時應該在信仰上、在道德修養上培養力量,以此來阻擋一些不當的嗜好所造成的癮害,這才是自救之道。

·佛光菜根譚·

戒的力量,可以對治貪欲;

定的功夫,可以對治嗔恚;

慧的般若,可以對治愚癡。

應付錯誤

豐子愷有次畫了一幅《牽羊》,畫一個人用兩根繩子各牽一隻羊。有人看了,說其實用一根就夠了,牽了一隻羊,其餘的都會跟來。豐子愷半信半疑,留心觀察,果然如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從嬰兒時期學習走路就不斷跌跤,及至長大,不知要經過多少的障礙,犯過多少的錯誤,才能成長起來。

古代中國,男子二十歲要舉行弱冠禮,女子十五歲為及笄之年,都表示長大成人,不再容易犯錯了。但是,孔子對人性的要求比較寬鬆,所謂“三十而立”,表示人到三十歲,能立德立言立功,也就不能再犯過了。

其實,人不怕犯錯,重要的是如何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成為人生成功的資糧。

一、要有麵對錯誤的勇氣。人生最怕的就是不肯承認錯誤,甚至不知錯在哪裏。人不怕有錯,所謂“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不但要能知道錯誤所在,還要有麵對錯誤的勇氣。如果講話有錯,就要承認自己說話不當;待人沒有禮貌,就要勇於向人道歉;事情做錯了,就要對有關人等說對不起。護短,不肯認錯,不可取;肯麵對錯誤,才是勇者的行為。

二、要有承擔錯誤的能力。有人犯錯,有了過失不肯承擔,把責任推諉給別人。承擔錯誤是負責的表示,也是成功必經的過程。科學家發明一件東西,總要經曆多次的錯誤,一再改進之後才能成功;文學作品,也要經過一再修改,才能發表。練習騎腳踏車,不跌倒幾次如何學得成?練習遊泳,不喝幾口水怎麼會遊泳?承擔錯誤,是未來成功的動力。

三、要有改正錯誤的智慧。改正錯誤的智慧,首先是認錯,進而要向有關人等道歉,之後還要做出功績,用事實向人說明“我正式改正錯誤”。我過去說話得罪了你,現在我要讓你知道,我都在講你的好話;過去我做事出了差錯,現在我做事小心翼翼,都能好好完成。改正錯誤,不但要用智慧,更要用歡喜心來承受。

四、要能走出錯誤的陰影。一個人犯錯之後知道改正,心中就要釋然。就如衣服髒了,經過清水洗滌,衣服已經幹淨了,就不要再介意過去被染汙的情形。一個人犯了錯誤,改正就好,不要把錯誤一直埋藏在心裏。有的人犯了錯,悔恨十年二十年都不能釋然,心頭一直留有陰影,人生如何能活得快樂呢?對於錯誤、過失,頂多將功折罪,人生總要有補救的機會,所以能走出錯誤陰影的人才算是有智慧的人。

五、要有不再犯錯的決心。犯錯而改過,得到了教訓就要知道自我警惕,不能犯了錯,懺悔改過之後又再犯錯,“累犯”的罪過就更罪加一等了。所以,犯錯者不但要有決心改過,更要有決心改正之後不再次犯過。如此自我要求,才能真正遠離錯誤,才能真正重新做人。

·佛光菜根譚·

有接受別人批評的雅量,才能為學做人;

有改正自己錯誤的勇氣,才能立功立業。

用正念降伏煩惱

某甲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和尚正撐傘走過。某甲說:“大師,普度一下眾生,帶我一程如何?”和尚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某甲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和尚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雨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說完便走了。

一般人聽到別人講一句自己不歡喜聽的話,他就煩惱;看到別人做一件自己不高興的事,他就生氣。其實這就是上當了。別人的一句話,我就生氣,別人的一個動作,我就吃不下飯,別人的一個眼神,我就睡不著覺,如此輕易就讓別人影響和左右,顯得自己太沒有定力,太沒有力量了。

《俱舍論記》雲:“煩惱障重,以煩惱能引業障,業障複能引異熟障,如是皆以煩惱為本。”煩惱來了,你要麵對它、化解它,如果你躲到房間裏,還是會煩惱。煩惱是躲不了的,隻有你去除它,把它趕出身心之外,才能得勝。

煩惱就叫“無明”,不明白道理,就會產生無明煩惱。煩惱來了,就像壞人來了,我所結交的良朋善友都會離開;煩惱來了,就像台風過境,山崩地裂,讓我的心情不能平靜。

煩惱從哪裏來?有時是受外境引發而來,例如聽不慣別人的話,看不慣別人的作風;另有一種是來自內心的煩惱,例如疑惑、嫉妒、心量狹小等。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都是自己找來的煩惱。

有的人說話說錯了,被人家怪,當然要煩惱;有的人自己做錯了事,自然要給人家怪,他也不開心。不過如果能夠轉念一想,這是在學習,也就不會煩惱了。

我們常常因人煩惱,因事煩惱,因語言煩惱。我們自己要有力量轉化煩惱,要轉煩惱為菩提。人會有煩惱,大部分都是愚癡、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就是愚闇。

煩惱來了,要靠自己化解,別人的勸說鼓勵都是一時的,煩惱的病因不去除,就不會有好結果:

一、和人相處,不要比較,不要計較。煩惱大部分都是從比較、計較而來的,我不比較,不計較,自然就少煩惱。

二、煩惱來了,人家比我好,我祝福他。我曾講過,你起大樓,我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關係,我可以在你的屋簷下躲個雨,對我還是有利益;你買電視機,我沒有,也不要緊,你坐著看,我可以在後麵站著看一下;你建大廟,我隻是個小廟,沒有關係,我以後掛單,總可以到你那裏吃一餐飯吧!世間有很多事你要想得開,看得開,不要嫉妒,自然就不會有煩惱。

三、凡事不強求、不執著,不一定要求別人非要做到怎麼樣,也不要事事要求別人依著自己的方法去做。人本來就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自由,如果別人不合自己之意就生氣,煩惱就會趁著你心智脆弱、愚昧、無明的時候入侵。

四、平時自己要有很多正當的興趣、正當的工作、正當的習慣,這些都可以抵擋萬千的邪魔外道。更重要的是,要發心工作,把自己忙起來,自然沒有時間煩惱。平時多結交善知識,不跟煩惱人來往,因為借酒澆愁愁更愁,跟煩惱人來往,隻有跟著一起煩惱。

五、要常常自我反省“我不行,我不好”。《成佛之道》說:“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回入於大乘。”如果隻想到自己很好,經常自己原諒自己,總認為“我就是這樣的看法、我本來就是這樣嘛”,如此就不能改進自己,煩惱就無法去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