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長年相處,偶有拌嘴,隻要不傷感情,無傷大雅;如果一直冷戰、厭離、疑心,甚至彼此猜忌對方有婚外情,不管有和沒有,都要適時刹車,才能善後。到了“一哭二鬧三上吊”還不肯罷休,彼此不知道刹車,就算是感情再好,婚姻也會亮起紅燈,導致離婚收場。

交朋友,二人即將陷入難分難舍、時刻都分不開時,也要早些刹車;當彼此意見不投,時有怨怪,也應該實時刹車。在三五朋友之中,有的人染上一些不良的嗜好,如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你也要趁早刹車,否則沉淪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做生意的人投資事業,如果一直不能賺錢,就必須要刹車;或者一直擴大投資,更應該研究是否要刹車。因為貪心無底,黑洞難填,你不刹車,就有危險。現在的股票買賣、彩券下注,你不能無限地向前,必須步步謹慎,當得刹車時,保住安全最為重要。高速公路上,各種車輛所造成的車禍都是“十次車禍九次快”。

有信仰的人,當生起懊悔、灰心之念時,對自己的退心也要實時刹車。現代人有時工作過度,不知刹車,導致“過勞死”,這都是劃不來的事。見好就收,適時刹車,實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智慧。

·佛光菜根譚·

停,不是止步,是要我們不可莽撞;

聽,不隻聽音,是要我們辨識好壞;

看,不僅看路,是要我們認清世界。

不要同歸於盡

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的炮火。那年我十歲,不久,戰禍延及家鄉揚州,我的外婆劉氏見情勢危急,趕緊召集家人開會磋商,逃避戰火兵難,以決定去留,沒想到一個個都爭著與家園共存亡。在僵持不下時,外婆的一句話令我們茅塞頓開:“大家不可以同歸於盡啊!”當我們逃離家鄉百裏以外,再度遙望故裏,隻見遠方一片火海;大家在驚惶難過之餘,無不慶幸能逃過此劫,外婆的那句話也就深深地植入了我幼小的心田。

十二歲那年,我將出家的意願告訴母親,她眼睛噙著淚水說道:“李家這棵樹上結的三顆果實,就看你這一顆怎麼紅了!”我俗家姓李,兄弟三人,我排行老二。後來如願出家,及至和母親暌違四十餘載,彼此再度見麵時,她已是白發皤皤、皺紋滿麵的老嫗。兄弟告訴我:數十年來,她每日思我心切,夜夜淚濕衾枕直到天明。我故意問母親:“當初您怎麼舍得答應讓我出家呢?”她說:“家鄉的文化教育落後,留你在家,恐怕會誤了你一生,何必同歸於盡呢?”其實這個答案早已在我心裏,如今隻不過是作個印證罷了!我早就知道:堅強的母親秉承外婆的深明大義,不會要求我們聚守在一起,讓兒女們“同歸於盡”的。

出家後,我曾到各處的名山古刹參學。過去佛學院封閉保守的教育,與青少年天真活潑的思想格格不入。記得我們曾經上書院方,建議設立運動場,糾察老師不但不接受,還要全班罰跪,以為懲戒。為了不希望大家“同歸於盡”,我勇敢地獨往承擔,以免大眾受罰。另外一次,全班同學以交白卷來抗議老師授課不講究方法,教務處追究原因,我自願前去認過,代眾接受處罰,以免大家“同歸於盡”。雖然幾經責罰,乃至一度被師長們視為問題學生,但是想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時,為著不願大家“同歸於盡”,還曾經舍身飼虎,葬身魚腹,我這一點小小的犧牲實在不算什麼!

離開佛學院時,許多同學都爭著去有名的大寺做當家、住持,我卻一個人跑到農村去弘揚佛法,一麵在田莊耕作,一麵在國民小學教書。因為我覺得何必都走同一路線,佛教的僧才種子應該散播十方,不要死守一處“同歸於盡”。

一九五二年,我聽說蘭陽地處偏僻,沒有出家人駐錫弘法,心生慈湣,便立即束裝前往。在宜蘭,我胼手胝足,以悲心願力為犁,以忍耐精進為鋤,將一片缺少法雨潤澤的沙漠耕耘成菩提花果的淨土。但是,保守的當地人仍存有狹隘的地域心態,我把雷音寺重建得富麗莊嚴,他們以我不是本省人為由,不願讓我擔任雷音寺的住持;我也不以為意,因為當初我是本著“不要同歸於盡”的想法才來到這裏弘法利生的。所以,我在宜蘭數十年,除了講經弘法以外,從來沒有計較過名位,後來推薦宜蘭人的心平、慧龍擔任住持,雷音寺終於成為佛光山的分院。當初假如我計較於名位,何有後來皆大歡喜的盛事?

想起過去,我以著作出版弘揚佛教,有人便譏諷我:“他隻會搖筆杆,不會做事!”等到我努力奉獻,從事苦役時,又有人嘲笑我:“他隻不過塊頭大,有力氣而已,不會說法,怎能稱為法師呢?”後來,我到各處講經,又聽到別人指責:“現在是國際化的時代了,他隻會用中文開示,不懂得ABC,有什麼用呢?”我問對方會什麼,他也什麼都不會,隻不過希望我和他一樣一事無成,同歸於盡罷了。

其實,一個人可以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但是心裏麵不能沒有大眾。駑鈍如我,不也憑著一股“不要同歸於盡”的信念,建立起海內外數十個道場,培養了無數的佛教人才,樹立佛光人“以眾為我”的精神嗎?

一個人如果心裏隻有自己,沒有別人,是永遠不會快樂的。社會上有一種人往往隻看到別人發財,不但不為對方歡喜,反而在背後批評:“他不知是用什麼手段發了橫財?”看到別人升遷,不但不去道賀,卻在一旁冷冷地說:“一定是阿諛奉承得來的!”這種人連隨口的讚美都吝於布施,又哪裏會有良好的人緣與成功的事業呢?

記得數年前,佛光山普門中學有一個女學生,長得非常清秀,人稱“校花”,卻因此招來嫉妒,許多同學譏諷她是“妖精”。有一天,我應邀為學生們開示,就趁這個機會和大家說:“你們說這位同學長得美麗不好,難道要我們學校裏的每一位同學都是醜八怪,你們才歡喜嗎?”

“同歸於盡”的心態隻會造成自惱惱他。一個人如果不喜歡別人成功,不喜歡別人擁有,那麼對於自己究竟有什麼利益呢?

多年以來的事實證明隻要自我健全,別人無法使我們“同歸於盡”。希望普天下的眾生,應有共存共榮的理念,涵養尊重包容的雅量,捐棄同歸於盡的褊狹心態,建立歡喜融和的人間淨土。

·佛光菜根譚·

話不能說絕,事不要做絕,

路不要走絕,人不要處絕。

留有餘地

李先生買了一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雜草野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來訪,進門大吃一驚:“那株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原來李先生竟然把牡丹當野草給鏟了。後來李先生又買了一棟房子,院子裏更是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簇;半年都沒有什麼動靜的小樹,到秋天葉子紅了。

摘引自《哲理故事三百篇》

在建築學上,有一個特殊的名詞叫“伸縮縫”,意謂建築物之間彼此不能完全緊連一體,必須在適當距離內留一個伸縮的空間。橋梁、馬路、房屋等,乃至平地鋪設磚塊,都必須留有伸縮縫,以防空氣冷熱變化時結構體收縮膨脹的需要。

山峰之間、河海之間都各有起伏,各有渠道;國與國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也都各有界限。人體的構造,牙齒、毛孔、骨骼、關節也都有伸縮縫。樹木花草,種植時不能過於擁擠,要讓它們彼此留些空間,才不會發育不全;房子的隔間,也要留一些伸縮縫,尤以門窗的框架不能太緊,才能開關自如。火車的鐵軌,在一段相當距離內便須留一點伸縮縫,鐵軌才不會變形扭曲;裁製衣服時也要留一點伸縮縫,以防洗滌後縮水起皺。

佛教講“空”,空不是沒有,空是妙用,因為有空間才能容納大家的存在。現在的物品,不但講究留有伸縮縫,還要用金銀紅藍給伸縮縫加邊上色,以增其美麗。

人生在世,人我之間、人事之間、人物之間、人情之間、人心之間,都需要留個若即若離的空間;人際如果沒有伸縮的空間,往往容易關係緊張,造成摩擦,產生裂痕。

不過,繃得太緊固然會膨脹裂開;如果過於疏離,彼此不即,也會漏洞百出。伸縮縫,就是在兩者之間要能保持不即不離的適當距離,那才是安全之道。

海綿,因為有伸縮的功能,所以能含蓄大量的水分;烹煮菜瓜、菜頭,如果用快刀在表層劃上幾道切痕,醬油佐料就容易滲入,可以增加美味。宇宙虛空,靠其空間養育萬物;人體靠腸胃肌肉的伸縮,也能養其生命。人類對於物理學的伸縮原理之運用,可以說巧思無窮,隻是人情的伸縮就不容易完美了。所謂人情之間,能進能退,能得能舍,能大能小、能有能無;能夠懂得留一些適當的空間給人,是給自己方便,也是給人方便,這也是人我之間的伸縮縫。人生,能懂得伸縮縫的妙用,就是做人明理,必然能獲得其中三昧。

家中土地很多,留一點餘地給未來的子孫建築;家裏的錢財很多,留一點餘錢給社會大眾使用。畫家畫一幅畫,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畫;印書,天地格、左右空白,你不能印滿,總要留一點餘地;做衣服,同樣顏色的布料留個一小塊,以防衣服破舊以後,可以拿出來縫補;好客的家庭,三餐煮飯,總要多煮個一兩碗,準備隨時有不速之客來訪。

預留一些餘地給人,別人總是歡喜的。講話不要講得太長,留一點時間給別人講;建築法中的建蔽率,隻準你蓋40%、60%,就是要你留些餘地給陽光、空氣、庭院,才能增加生活的質量。

我們身體上的器官也是非常的奇妙,所有器官的布局都留有餘地。兩個眼睛、兩道眉毛,分布在額頭的兩邊,對稱而不會重疊;兩個耳朵也是分別長在頭的兩側,大小高低不差。你再看,四肢、五官、七孔也都分得非常均勻。所以吾人生來都留有餘地,故能增加美感。

行善之家慶有餘,三世傳家能有餘;家有餘糧,日子好過,日有餘用,表示生活富有。人生從小就要想到結餘,平時有結餘,還怕老來無所依嗎?

登上高台,得留梯子,才能下得了台;人情能夠留一線,日後也才好相見。現在的建設,高速公路也留有中間的分隔島,兩邊有路肩,甚至有戰備車道,以防不時之需。計算機檔案的數據要備份,以防宕機;房屋的鑰匙要多打造一把,以防遺失。樹與樹之間要留有間隔的餘地,才能長得更大;人與人之間也要保持距離,才能減少摩擦糾紛。

雕刻家在塑造人物時,總是鼻子大、眼睛小;因為大鼻子可以變小,小眼睛可以放大,這是雕刻的秘訣。人生在世,在處理事物方麵難免會有估計錯誤的時候,太過於刻板的嚴密計劃會導致大錯的根源,凡事還是要預留修正的空間。尤其在待人接物時,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預留餘地,才有回轉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