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

福莫享盡,要留餘德;勢莫使盡,要留餘力;

話莫說盡,要留餘地;事莫做盡,要留餘路;

情莫散盡,要留餘韻;心莫用盡,要留餘量。

眼睛與嘴巴

韓國鏡虛禪師有段時間每天帶一名女子回寮房,關起房門同居同食。弟子滿空怕大眾知道,一直把守在門外,隻要有人找禪師,便以“師父休息了”來擋駕。滿空心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鼓起勇氣敲了師父的房門。才進門就看見女子長發披肩地躺在床上,師父在她背部摸著。

滿空生氣地問:“師父,您怎麼可以這樣?您這樣怎麼能算人天師範?怎麼對得起十方大眾?”鏡虛禪師輕言慢語地說道:“我怎麼不可為大眾模範?”

滿空指著床上的女人,斥責道:“你看!”

師父平和地說:“你看。”那女子緩緩轉過身。滿空猛然一看,隻見一張不見鼻子、眉毛,連嘴角也爛掉的臉,正哭笑不清地望著自己。原來這是一名患了麻風病的女子。

鏡虛禪師把手上的藥往滿空的麵前一伸,泰然地說:“那麼,你來吧!”滿空跪了下來:“師父,您能看的,我們不能看;您能做的,我們不能做!弟子愚癡,請師父原諒。”

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身體、心靈,在佛教裏為“六根”,又叫“六識”。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心——來認識世界的“六塵”,就構成了人的身心活動。

六識在一個人的身上非常重要。八體的村莊,主人翁的村長是心識;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身體是隨從心識所生起的,所以又叫“五俱意識”。

眼睛看東西,必須具備九個因緣,才能有彼此的作用。嘴巴能說能唱,壞的人事能說成是好的,好的人事也能說成是壞的;滔滔不絕的善惡口業,也為人生帶來許多的麻煩。

六識中,身體好像一個村莊,鼻子好比探子;另外的眼睛、耳朵、嘴巴、心靈,你哪一識用得比較多呢?你是喜歡看得多呢,還是喜歡聽得多呢,還是喜歡用嘴巴說得比較多呢?

假如稍微注意一下,我們中國同胞都比較不喜歡用眼睛看,也不喜用耳朵聽,而都喜歡用嘴巴說。例如,一個觀光團到了海外去旅行,進了吃飯場所,導遊集合大家說道:“在我左手邊是一個餐廳,大家六點鍾進去吃飯;在我右手邊是一間廁所,大家可以去方便。”導遊說了之後很放心,因為餐廳、洗手間還有指路牌,大家可以循著前往。但是講完解散後,總有人會問:“導遊,洗手間在哪裏?”導遊聽後生氣也不是,不生氣也好笑:剛剛不是才說過了嗎?你為什麼沒有聽到呢?再說,明明有指路的標誌,你為什麼又要再問一次呢?由此可見,不管你講什麼,他都不注意聽,你寫什麼,他也不注意看,總認為到時候問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其實,眼識九緣生,耳朵更加有用處。遠處的東西,眼睛看不到,耳朵可以聽得到;隔壁的東西看不到,聲音可以聽得到;過去的事情看不到,你重說一次,我還可以聽得到。眼、耳各有專長,可惜大家不利用,隻利用經常造成口舌是非之爭的嘴巴,大家都相信它,總認為要說了才算數。

所謂“親眼看的”、“親耳聽的”、“親口說的”,說的會是是非非,聽的也會真真假假,隻有看的才是最為真實。因此,實在應該多多利用眼睛來看看這個世界,而不要凡事隻靠耳朵和嘴巴!

·佛光菜根譚·

邪知邪見,似是而非,使人沉淪;

正知正見,明心見性,使人自在。

最好的抉擇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參禪,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約出外行腳雲遊。一天在日落時借宿於一村戶,這戶人家的婦人剛死去丈夫,帶了七個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最小的弟弟就對兩位哥哥道:“你們兩位前往參學吧!我決定留在這裏不走了。”兩位哥哥對於弟弟的變節非常不滿,拂袖而去。婦人看到老三一表人才,自願以身相許。老三說:“你丈夫剛死不久,我們馬上就結婚實在不好,你應該為丈夫守孝三年,再談婚事。”三年後女方提出結婚的要求,老三再拒絕:“我和你結婚,實在對不起你的丈夫,讓我也為他守孝三年吧!”又三年後,女方又提出結婚,老三婉拒道:“為了彼此將來的幸福美滿,無愧於心,我們共同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結婚吧!”三年,三年,再三年,九年過去,這戶人家的兒女都長大了,老三就和婦人道別,獨自步上求道的路。

世間的事,有的可以選擇,有的由不得你選擇。例如,父母,你沒有辦法選擇;兄弟姊妹,你也沒有辦法選擇;生來是男是女,不是你能選擇的;容貌的美醜、身材的高矮,也由不得你作選擇。

你能選擇的,是後天的人生前途。你可以選擇慈善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作惡的人生;你可以選擇積極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消極的人生;你可以選擇利人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自私的人生;你可以選擇知識的人生,你也可以選擇愚昧的人生。以上這些,都是你可以選擇的。

有時候雖然有心向上、向前、向好,但由不得你自己,事與願違。你有心為善,但力不從心;你有心向上,但沒有餘力。有許多的罪業,也並不是大家有心違反,例如牢獄裏的罪犯,也不是自己有心要關進去的。有的人因為意誌不堅,被不好的因緣所牽引;有的人智慧不夠,是非認識不清,因而誤入歧途。所以,有一些事情實在是由不得你的選擇。

貧富之間,你當然希望選擇榮華富貴,不喜歡選擇貧窮下賤,但有時候因為過去的業力因緣,也由不得你決定;富商巨賈,一呼百諾,你當然希望人生如此,而不希望選擇失業貧窮的人生,但有時候時勢因緣,也由不得你呀!

有的人風度翩翩、莊嚴美貌、聰明才智、大方靈巧,你也想自己若能擁有這些,多好!這一切好像也都是由命運注定的,由不得你想要就有。有的人要聰明,未必有聰明;要愛情,未必有愛情;要金錢,未必能發財;想要一點因緣,偏偏就少了因緣。現在的不能如我所願,這都是由於過去往昔的因緣不具備;但是對未來的因緣,隻要我現在播種、結緣、造作,我就可以選擇我未來人生的需要!

我現在可以選擇有道德的人生,可以選擇有慈悲的人生,可以選擇服務的人生,可以選擇奉獻的人生。信仰、勤儉、布施、知足、精勤、慚愧等,都是我的選擇;你有了這許多的選擇,雖然一時不能全都如願,一旦因緣際會,你又何愁你的選擇不能稱心滿意呢?

·佛光菜根譚·

探究前世的宿命,不如把握眼前的善緣;

追查來世的因果,不如謹慎當下的行為。

拙的智慧

徒弟甲請教師父做事圓滿之方,並按其方法努力實踐。但師父仍不滿意,開口罵道:“這麼笨,真是個傻瓜!”徒弟甲聽了很灰心,算了,不幹了!師父又叫徒弟乙做事,結果更是糟糕。師父也臭罵他:“你好笨,你真是個傻瓜!”徒弟乙心懷感恩,暗忖:哎呀!今天師父罵我傻瓜,是真心指導我。記得過去師父講過一句話——世界上真正的傻瓜,將來必有大用,我有信心,我會加倍努力的。“我很笨”,所以要腳踏實地;“我是傻瓜”,所以要按部就班,慢慢地做。

拙,是笨拙的意思,一個人不聰明,動作遲鈍,反應慢半拍,就會被人譏為笨拙。但也有的人故意表示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稱“老拙”,高僧大德自稱“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謙。

拙,其實是一種深藏不露的智慧,所謂“大巧若拙”。“拙”之意,略述如下:

一、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深懂處世哲學,知道不該出頭的時候不能強出頭,不該顯露鋒芒的時候不要鋒芒畢露。平時總是表現出愚笨的樣子,其實他冷眼旁觀、分析局勢的變化,必要的時候總能一語點醒夢中人,這種人就是大智若愚。

二、難得糊塗是拙。鄭板橋一生為官,在官場久了,自有一番心得,所謂“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進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已”。他曾以“難得糊塗”四個字賣給有錢士紳三十兩白銀。其實“難得糊塗”何止價值三十兩銀子,能懂得此中之妙,可說一生受用無窮。

三、裝聾作啞是拙。有一次,六祖惠能集合大眾,宣布:“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麵,諸人還識得否?”神會禪師在大眾中即刻站起來回答:“這個我知道,是諸佛的本原,是神會的佛性。”六祖聽後,嗬斥他:“跟你說過,無名無字,你偏要喚做本原,偏要喚做佛性,你就是將來有出息,也是個知解宗徒,也隻是個知識分子!”所以,有時候裝聾作啞不是拙,而是比語言更高的智能。

四、以退為進是拙。有的人利益當前,明明可以搶占,他偏偏放棄;明明可以高升,他偏是後退。有人以為他放棄機會,放棄成就,太愚笨了。其實他深知“進步哪有退步高”,一點也不笨。

五、守正不阿是拙。有的人守正不阿,為此而吃虧上當,被認為劃不來。看起來是吃虧上當,事實上守正不阿的人,他的人格、尊嚴、操守早已超越智愚。

六、呆若木雞是拙。紀渻子訓練鬥雞遠近聞名,他接受周宣王之托,訓練一隻勇猛無比的鬥雞。數十日後宣王催問結果,回答是:“還不行,此雞生性自狂自傲,隻會虛張聲勢,遇到強者,不堪一擊!”宣王等了多日,再問如何;紀渻子回答:“還是不行,此雞沉著不夠,它一聽到其他雞叫就會衝動,擺開架勢,還不是大將之風!”又過多日,宣王再催,紀渻子回答:“現在仍不行,因為此雞一接近其他雞就會氣昂昂雄赳赳,像如此不能沉著的匹夫之勇還不是最好的鬥雞。”宣王失望,不再催問。一日,紀渻子主動向周宣王報告:“大王,你要我訓練鬥雞,現在任務已完成。此雞現在聽到其他雞啼叫,恍如不聞,見到其他雞跳躍,恍如不見,簡直就像一隻木頭雞,氣定神閑,從容安詳,已是全能全德。其他鬥雞隻要一見到它,就會落荒而逃,不戰而勝,這才算真正的鬥雞。”所以,“呆若木雞”非拙也。

蘇東坡慨歎:“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可見,有時候拙一點,人生比較平安、順利。

·佛光菜根譚·

悲己愚者非愚人,自知愚拙,會力求上進;

自稱賢者愚中愚,自認賢能,將停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