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結良緣與善緣,苦貪名利日憂煎;
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閑看幾十年。
——晉·跋陀羅
了不起的眼光(一)
有個非常富有的信徒請一休禪師參觀他收藏的古董。一休禪師說:“你這些東西都很平凡,我寺裏有一萬年之久的盆、五千年之久的碗,那才是真正價值連城的!”富翁高興得不得了:“有這樣的寶物啊!師父,快開個價錢,我通通買了!”禪師想了想說:“你要真喜歡的話,我也可以割愛,隻算你三千兩銀子好了!”富翁大喜過望,立刻捧出三千兩紋銀奉上。隔天富翁來寺裏取寶物,禪師吩咐侍者:“帶這位居士到後院去,那裏所有的盆子、碗啦都是他的!”富翁喜滋滋地來到後院一看:隻有一個貓喝水的碗、一個狗吃飯的盆。富翁氣呼呼地跟禪師理論:“一個狗盆、一個貓碗,哪裏就能值三千兩銀子呢?”禪師大笑:“豈止值三千兩?三萬兩以上的價格我都不肯賣呢!你如今能買到這兩樣寶物,還算你的福氣呢!”富翁無可理喻,快快然回去,內心懊悔不已。不久,傳出了富翁布施三千兩銀子的盛事,富翁受到眾人的讚歎、崇敬。富翁這才明白:一休禪師是在教他為富不可不仁的道理,他用三千兩銀子買來的不是貓碗狗盆,而是慈心、高義,這個大功德哪裏是區區幾千兩銀子的價值所能比擬?
人同樣都有一雙眼睛,但是看世間、看人生,見解、感受不同。有的會看人,好人壞人,有能無能,一看就知道;有的人會賺錢,什麼事業前景看好,什麼行業不容易賺錢,他所看都很準。
眼睛是靈魂之窗,各行各業,駕駛飛機、當醫生,都要靠眼睛才能發揮職業上的能力。有的人看稿子、看公文,甚至看主管的臉色,都要靠眼力。一些看風水、看時辰、看地理的人,就是因著一般人眼力之不足,才能糊口維生。可見看人看事的眼光是何等重要。
如何才是有眼光呢?
一、看得高。做人要謙虛,要低調,但是人的眼睛要往高處看。雖然在小學教書,眼光要看到大學教授的智慧;還在初中就讀,就要看到聖賢的道德人格;如果讀大學了,就要看到天文地理,看到世界人類。“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待人處事,態度要愈卑下愈好;看未來,眼光則要愈高愈好。看得高,才能飛得遠。
二、看得遠。眼光不但要看得高,還要看得遠。立足今天,放眼明天、明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後,立足當地,放眼那邊,乃至跨洲跨國的事業,都是人為的。你的眼光能看得那麼遠嗎?看人不要斤斤計較於一時,未來他對你有幫助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管世間的變化,你能看得到遠程,就有未來。
三、看得開。人往往對金錢看不開,對親情看不開,對人情看不開,甚至聽了一句話看不開,別人的一件小事也看不開;看不開,世界就會很狹小。韓愈說:“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乃所見者小也!”你對名利看得開,對事業看得開,對人情看得開,並非人情、事業、名利都不好,而是能有能無,能多能少,能用金錢、名利而不為金錢、名利所奴役。名利、金錢來了,有其因緣、時運;名利、金錢去了,也有因緣、時運。看得開的人生,沒有什麼不能過的。有的人能擁有,不能失落,一失落就看不開,如同末日來臨;事實上,世間有冬天,但冬天會過去,春天還會再來。
四、看得透。看人、看事、看理,都要看得透,你看一件東西包裝得非常美麗,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就是因為看不透;偽裝善良,包藏禍心,交了這種朋友,沒有看透,就會暗伏危機。人情薄如紙,你要看得透;金錢能成事,也能壞事,你要看得透。青春、美貌、健康,都是無常的過程,你要看得透。如果對人間事物看不透,吃虧的不是別人,還是自己。
五、看得淡。北宋理學家程顥的詩作:“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可見,淡淡的青天、淡淡的時光、淡淡的人間,都是快樂的來源。能把人我看淡一點,人我的糾紛必然減少;能把愛情看淡一點,愛情的束縛必定會鬆懈;能把名利看淡一點,名利必定不能左右你。中國的山水畫,宜淡不宜濃。我們對世間一切,要能看得淡,才能活得安然。
六、看得真。我們的眼光最重要的,要能看得真。你看得真,天有多高,地有多寬,人有多少,情有多重,名有何價,你不要被假象所迷;隻要你看得真,能不被世間所迷惑,還有什麼事不能解決的呢?
·佛光菜根譚·
人間佛教是導正人心,改進生活;
人間佛教是淨化心靈,充實生命;
人間佛教是提升人性,美化世間。
人間佛教是入世與出世的圓融。
了不起的眼光(二)
宮本武藏,人稱日本劍聖。徒弟柳生又壽郎在拜他學藝時問:“老師,要學到您這般功夫需要幾年?”宮本武藏說:“大概要十年。”
“十年太長了,如果我日夜練習,您多教我一點,五年可以嗎?”宮本武藏說:“五年不夠,依你的資質可能要二十年。”
“二十年實在太長了,我不吃飯,不睡覺,把時間省下來練習,您看那怎麼樣?”宮本武藏說:“如果照這樣的話,那要六十年。”
“為什麼那麼久呢?”“也許連六十年都學不成。你不吃飯,不睡覺,六十年都死了,還學什麼?”
柳生很失望:“那我該怎麼辦呢?”宮本武藏說:“需要二十年、六十年的時間,是因為你隻看到名利,隻看到別人,想學到我這樣的功夫是辦不到的。真正的劍術名家,應該留一隻眼睛來看自己。”
能幹的人,都具備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能力,諸如學識力、慈悲力、忍耐力、精進力、親和力等,尤其觀察力很重要。觀人、觀事、觀時、觀地,都要懂得觀察。如果你是代表團體,當然要把所遇到的情況據實向上報告;假如你是個人社交,和人相處,彼此初見,更需要有觀察力,知道輕重。例如,對於所要會見的對象,要懂得知情識趣,知道衡量交情深淺,準備一些適當的措辭,談所應談。假如你沒有觀察力,對方的背景事前一無所知,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人要怎樣才算是有觀察力呢?
一、不止觀察外表,還要觀察內容。華屋美廈隻是外表,裏麵的家具陳設、物品擺設,才是內容。主人出現了,或親切招待,或冷淡招呼,切不可隻看外表;要知道對方的人品個性,不能膚淺地隻憑一個動作就來判斷對方,這是非常不當的。有的人外表嚴峻,但性格溫和;有的人外表祥和,內心奸詐。所以,具有觀察力的人,對他人的內外一切都要觀察了然。
二、不但觀察現在,還要觀察過去。看一個人,不能光看一時的榮華富貴,還要看他過去的家世背景、曆史往事。不過,我們和人初見,也不能像調查戶口一樣,不當的問題不應開口;我們可以透過察言觀色,從這個人的一舉一動看出他的修養風範。
我們觀察一個人,不能因為對方的熱誠就輕易為其所動,也不要因為對方表現冷淡就輕易認定他不好。觀察能力再高的人,也需要一些數據、一些時間、一些問題、一些溝通,所謂“隻要你開口,就知道有沒有”。開口說話後,從談話中觀察、思維,才能“言外取意,言中深思”。
三、不能觀察一事,還要觀察全麵。所謂觀察力,不是一言不合就加以否定,也不是一件事不如己意就作為好壞的判定標準,這樣的觀察過於武斷。世上前倨後恭的人多的是,前冷後熱的人也不少。人之相處,貴相知心;人之來往,貴相了解。有的人前麵萬般讚歎,後麵諸多毀謗,所以事情不是隻有二分法,不是要就是不要,不是好就是不好。這都不對,應該在好和不好之中還有第三種的認知,才不會以偏概全。
四、不僅觀察已然,還要觀察未然。人和人之間會有一些共同點,也有很多的相異之處。性格、嗜好、興趣、經驗、閱曆,對問題的看法等,都有多種同與不同。事情已經發生,當然彼此已經了解;還有很多未經說明、未經解釋的部分,我們也要能心領神會,洞察可能的未知數。
總之,觀察力不是一學就會的,需要知識、經驗、細心。人在世間不能不接觸別人,也不能不和別人打交道,和人接觸往來,對時空的觀察、對人物的觀察、對事情的觀察都不能少。
·佛光菜根譚·
思想要有活見解,
做事須下死工夫。
六種人生的鏡子
一個名叫羅伯特·哈金斯的年輕人一邊念耶魯大學,一邊打工,當過侍者、伐木工、家庭教師。不過8年的時間,他竟受聘為全美第四的芝加哥大學校長,時年30歲。各種批評紛至遝來:他太年輕啦!他沒有經驗!他的教育理念是荒謬的!最後連報紙也不能保持客觀,加入了這場攻擊。有朋友對哈金斯的父親說:“今早報紙上也在詆毀你兒子!”哈金斯的父親答:“真的是很嚴重。不過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會踢一隻死狗。”
摘引自《小故事大道理》
鏡子,一般是拿來照臉用的,不管胖瘦美醜,在鏡子裏都能如實顯現。在佛門裏,有一種照心的鏡子,心靈裏的各種煩惱、善惡、好壞,在照心的鏡子之前都能顯露無遺。
其實,不管是照麵或照心的鏡子,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善用鏡子來觀照社會人生,成為自我學習、自我警惕的一麵人生的鏡子。什麼是人生的鏡子呢?
一、用放大鏡看別人的優點。視力模糊看不清影像,可以用放大鏡來看;字體太小看不清內容,也可以用放大鏡來看。我們對別人的優點也應該用放大鏡來觀看。可惜人都喜歡看別人的缺點,不喜歡看優點;除了自謙自愛的人,一般人往往嫉妒別人的優點。假如我們用放大鏡看別人的優點:張先生聰明能幹、李先生忠厚老實……如此所有諸相識者,在你的放大鏡下看來都是美好善良的人,則人生還有什麼不如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