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日常生活中的道理
一個工人在倉庫裏搬運貨物,不小心把手表弄丟了,到處都找不到。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翻箱倒櫃,徒勞無功,隻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工人詫異地問他手表是怎麼找到的,小男孩說:“我隻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到手表的滴答聲了。”
摘引自《成功勵誌小故事》
佛教講“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有時候自己想要這樣、想要那樣,但是境界一來就無法自主。所以平常講修行,就是要慢慢增加自己的力量,能說得到,就一定要做得到。
修行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衣服破了,要修補一下;家具壞了,要修理一下;頭發亂了,要修整一下;指甲長了,要修剪一下。不管日用、儀容,都需要修理、修補、修飾、修正。人的行為有了偏差、過失的時候,則需要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為。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裏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地自我獨居,修行也不隻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如果天天誦經拜佛,卻是滿心的貪嗔愚癡、自私執著,不如法的修行,如何會有如法的結果?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就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修行也能修心,內外一如,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則必能凡事皆辦,凡修必成。
不管修行或修心,應該從生活裏確實來修。衣食住行、行住坐臥之間,乃至做人處事、交友往來、舉心動念、晨昏日夜,都可以修行。例如穿著衣服,莊嚴整齊固然需要,而破舊敗壞,隻要清潔淡雅,也無不好,這就是穿衣的修行。飲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所謂粗茶淡飯,也覺得別有滋味,這就是飲食的修行。居住房屋,深宅大院固然很好,簡陋小屋也如天堂,這就是居住的修行。出門有汽車代步,快速敏捷;無車無船,也能安步當車,這就是行走的修行。
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這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誠懇切,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諸如經商的人,將本求利,貨真價實,老少無欺;當官的人,為民服務,守信守法,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過去禪門大德們搬柴運水、典座行堂、種植山林、牧牛墾荒,甚至米坊篩米、修鞋補衣等,這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謂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做人如果尖酸刻薄、無信無義、無道無德、慳貪吝嗇、陰謀算計,心性品德上的缺點不去除,正如碗盤未洗,肮髒垢穢,如此怎麼能用來盛裝美味的佳肴供人受食呢?
所謂“人成即佛成”,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要讓自己做人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如一般人講,做人要誠實、信用,要孝順父母,要忠於朋友。能說到做到,培養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轉境,自然就能發揮力量。
我們平時總是重視外麵的力量,如胡適之說“被人牽著鼻子走”。假如我們能慢慢訓練自己的心,心中的所思所想,你肯定它、主宰它,而不要心隨境轉,讓心裏的力量強大起來,不隨外境動搖,那就有力量了。
·佛光菜根譚·
生活佛法化,生活沒煩惱;
修行日常化,修行能持久。
換一顆心
齊景公強令民工造大台,鬧得齊國民不聊生,眾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嬰出使回來,目睹了這一情景,他馬上進言齊景公不要造台,齊景公總算同意了。隨後,晏嬰立即趕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緊幹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嬰罵累了,打累了,這才回家。他剛離開工地,齊景公的傳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團聚了。民工一聽此令,齊聲歡呼萬歲。晏嬰這樣做,是故意把賢名讓給君王,把惡名留給自己。
衣服破了,要換一件新的衣服;家具壞了,要換一套新的家具;房屋朽壞了,也要拆除重建。假如吾人的心壞了,更需要重換一顆心,以做自己的主人,以為自己的人生做領導。人要為自己換一顆什麼心呢?
一、為自己換一顆真心。人最怕被人批評為虛偽、虛假、虛情假意。贗品假貨沒有價值,假如我們被人批評為虛假,怎麼能受人尊重呢?所以必得要為自己換一顆真心。真心誰能看得到呢?所謂“畫皮畫骨難畫心,知人知麵不知心”,人之相交,貴相知心,我們的知心朋友在哪裏呢?很多人慨歎知音難尋。為什麼交不到知心朋友?大概就是因為自己沒有真心!如果真情至意,說話給人感覺是真的,做事給人感覺是真的,待人接物都讓對方感覺是真的;你有真心,我有實意就能相互成為知交的益友了。
二、為自己換一顆慈心。我們這一顆心所含的成分很多,嗔心、恨心、憤心、怒心,常常對一些認為不平的人事,“恨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因為我們的慈心不夠,對生命不夠重視,對他人的過失不夠包容。假如能把恨心、毒心換成一顆慈心,慈心不殺,慈心愛物,慈心助人,慈心行義,讓社會感受到我們的慈悲,則彼此還怕不能融和嗎?
三、為自己換一顆慧心。每個人的心原本應該都是好的,隻是受到外境的汙染,被無明蒙蔽。無明的心一起,失去了理智,夫妻吵架,摜碗摜筷,拍桌摔椅——碗筷桌椅也沒有犯錯,何必拿他們出氣呢?朋友間利害衝突,即刻惡口髒話傷人,甚至動手打人,演出全武行。失去理智的麵容,就像夜叉羅刹;失去理智的語言,就像利刃毒劍;失去理智的行為,粗暴不堪。假如能實時換一顆慧心,趕走心中的無明黑暗,朗朗乾坤裏看看自己的麵目,何必那麼嗔恨無明呢?
四、為自己換一顆道心。佛教叢林要選任住持,條件就是要看他有沒有道心。有道心,愛護常住,尊重大眾,接待十方,一切都本諸道德理念,寧可自己吃虧,也不對人失禮冒犯,如此才算具備基本的住持條件。一個有道心的人,才能和諧大眾;有道心的人,才能和平處眾;有道心的人,才能讓十方大眾和悅。今日的社會,領導人應該有道心,有道心才能做正人君子,有道心才能領導十方。
·佛光菜根譚·
有真心、有熱心,一定可以贏得人心;
有正念、有道念,一定可以擊敗邪念。
不見不聞的世界
剛入佛學院念書,偶爾也進入禪堂參禪,堂主明度禪師說:“真正會聽的人,要聽無聲之聲;真正會看的人,要看心內的世界。”當時雖不太了解,但是覺得這句話蘊涵著甚深的法義,就把它記在心裏,沒想到對於我的一生居然有著很大的影響。
十五歲時,受三壇具足大戒,當我好奇地瀏覽戒壇風光時,戒師的一根藤條狠狠地打在我身上:“你看什麼?這世間哪一樣東西是你的?”於是,我閉目不看,在漆黑的世界裏,我燃起一盞心燈,世界的一切原來都在自己的心中。我學會了不看外而看內,不看有而看無,不看妄而看真,不看他而看己。三個月後,我在長廊上睜開眼睛,見到外界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真是美不勝收!經過一番反觀自照的日子,雖然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是心裏的感覺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直到現在,我走夜路,上下樓梯,即使不用眼睛看,也都很自如無礙。甚至我常覺得:用心眼去感受世間事比用肉眼去觀察還要來得如實真切。
剛買下佛光山時,信徒們看到滿山都是野草刺竹,交通又不便利,大失所望,個個都說:“這種地方,誰願再來!”我不管眾人的看法,率領弟子同心協力,搬石運土,移山填溝,終於將荒山曠野開辟成道場。現在,佛光山不但是台灣的觀光勝地,而且也成為國際佛教的重鎮,當初說不來的信徒已經不止百次上山。可見當時親眼所見的、親口所說的,也不一定正確啊!“有願必成”,我們要相信自己心中的願力。
一九四一年受戒後,在律學院念書,夜裏巡寮,萬籟俱寂,驟聽落葉敲磚,夏蟲鳴唱,彎彎明月高掛夜空,不覺停下腳步,側耳傾聽,不料一頓杖責加身,糾察師嗬斥道:“聽什麼?把耳朵收起來!這個世界上什麼聲音是你應該聽的?”於是,我開始練習充耳不聞。但是好難啊!我用棉花球塞住雙耳,不聽世間的雜音,漸漸地我的耳根清淨了,心中也自然空靈了。才剛體會到無聲之聲的法喜,老師又一個巴掌打了過來:“怎麼把耳朵塞起來?把耳朵打開來聽聽,什麼聲音不是你應該聽的?”我把棉花球拿開,各種音聲排空而過,直穿腦際。定下神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大自然有這麼多美好的音樂交織鳴奏啊!不禁自問:以前我的耳朵都用來做什麼呢?抱著“往者已矣”的心情,我下定決心:今後不聽是非而聽實話,不聽惡言而聽善語,不聽雜話而聽佛法,不聽閑言而聽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