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二十二年敦誠因寄懷曹雪芹寫了一篇詩文: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穀破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籬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手虱捫。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鬆亭樽。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
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乾隆二十三年春曹雪芹過敦敏舍以告將遷徙至更西北方的白家疃,西郊的那一大段時光敦敏也有寄懷曹雪芹的詩文:
碧水青山曲徑遐,薜蘿門巷足煙霞。
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殘夢憶繁華。
新愁舊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從乾隆二十二、二十三年敦誠、敦敏弟兄二人的兩篇記文中可以得知,敦誠、敦敏二人與曹雪芹的關係過從甚密,對曹雪芹的評價也是極其之高。敦誠因寄懷曹雪芹而作詩文: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少陵”就是杜甫,別號“少陵”,人稱杜少陵,杜少陵曾寫過一篇《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曹將軍霸,即將軍曹霸,曹霸為曹操後人,唐玄宗時期此人能文善畫文武全才,其父擔心曹霸步上先祖覆轍,便為其念誦曹氏一直忌諱、曹植的“七步詩”,曹霸在此詩中,體會到曹丕為求稱帝,不念骨肉親情的教訓,不欲重蹈覆轍,因而決定放棄入仕,轉而研習書法。在曹霸盛年時,已經成為名滿天下的畫家。後奉唐玄宗旨詣修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像,接又畫駿馬圖,因曹霸不願為官唐玄宗隻得賞他為左武衛將軍,享有不理朝政之權,自此以後,權貴高門爭相求取曹霸手筆。安史之亂爆發,曹霸因為一幅作品,有影射唐朝之嫌被削職免官,自此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流亡至成都時已身無分文,僅靠為人繪畫肖像謀生,生活困苦。後來杜甫幾經尋訪才相見,杜甫為曹霸創作《丹青贈引曹將軍霸》、《觀曹將軍畫馬圖》兩首詩文,表達對其際遇的同情。這兩句“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說曹雪芹與才華橫溢的曹霸一樣有一個很好的出身但到最後都因事而落迫無依,其身平遭際相似,表達敦誠對曹雪芹的寄懷。把曹雪芹比做曹霸是對曹雪芹工詩善畫才能的認可,如同當年的曹霸,那麼曹霸文武才能到何種地步呢,時人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畫抵丕風流”之美譽,這就是曹霸。這裏借典言事,正好曹雪芹也姓曹,也有說曹雪芹家族一脈是當年曹操的後人,細情不得而知了。敦誠隻因寄懷之情寫此詩文收錄在自已的文集裏,非是自比杜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這篇詩文是因掛念曹雪芹而寫,所以這裏的“君”指的就是曹雪芹,說曹雪芹莫不是曹將軍的後代,而今住在這房屋前後皆是長滿蓬蒿之地,就像當年的曹將軍一樣生活落迫。
“揚州舊夢久已覺,且著臨邛犢鼻褌。”:兩句皆為借典言事,“揚州舊夢久已覺”是杜牧的詩句,是追憶杜牧當年在揚州當幕僚的把酒言歡放達時光。秦淮舊夢之事引出曹雪芹當年在金陵的繁華舊事,覺醒以久早以不複存在亦不沉溺在當年的烈火油烹,當年之勇亦不再回腸。“且著臨邛犢鼻褌”,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借典指曹雪芹在右翼宗學裏是一位喜好喝酒的打雜廚工,莫輕看了這位廚工敦誠對曹雪芹其詩其文的造詣評價頗高,稱與唐代詩人李昌穀相比其寫作手法更是不落俗套打破舊有樣式,想起當年在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學裏與曹雪芹相處的日夜西窗下秉燭夜談的這些舊事的情景尤在眼前。西窗房舍相比當年曹家在金陵的厚祿膏梁時的府邸可謂瓦塵,然曹雪芹生性放達時常將帽子倒著戴不拘小節有著年輕人的蓬勃,是曹雪芹因隨家族被譴回北京後的一段快樂的小時光和這些相投的夥伴們一起暢談闊論,甚至有為曹雪芹逮頭發裏虱子的場景朋友交往之密切芹之處境之艱難,也正因曹雪芹豪放曠達的性情與不世之才情贏得了一群宗室子弟的圍攏。正身處喜峰口做個小小稅官的敦誠落日時分把盞持樽感懷往昔但已人各兩地,默勸在都中(北京)的曹雪芹莫要為‘五鬥米折腰’,憑著曹家的舊關係那些現世中富家門雖是能敲開給些殘羹剩飯還當是多大的人情救濟,如是此寄人籬下受人白眼冷落還不如守著自有的骨氣在都中(北京)的西郊之地著書。後來,曹雪芹西山下甘受清貧之苦並在當地一個名“空空廟”裏給窮人治病不收銀兩,百姓稱醫術高明治好多種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