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子興演說之謎(二)(2 / 3)

那天晚間,“正待歇息之時,太爺差人來傳人問話,......快請甄爺來!”後來封肅在公差的推擁下去了太爺府裏,“那天約二更時,隻見封肅方回來”。古時一夜分‘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每時辰為‘兩個小時’。

一更天即‘戌時’為晚上七至二十一時;

二更天即‘亥時’為晚上二十一至二十三時;

三更天即‘子時’為夜裏二十三至淩晨一時;

四更天即‘醜時’為淩晨一至三時;

五更天即‘寅時’為淩晨三至五時。

“正待歇息之時”就是晚飯後一家老小該入睡之時狗開始守門‘戌狗’,稱為‘戌時’即一更天。封肅二更方回,即‘亥時’,古時以十二生肖中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亥時時分夜色已深人們停止活動安歇入眠,主人被豬拱槽的聲音攪醒而高興因為要想豬肥就得夜裏起身給豬添食,稱為‘亥豬’。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此來封肅是必會得外財。然,人定入眠之時也是賊人出沒之機故而二更防賊。民間有雞叫的傳說:“一更防火,二更防賊。就是說雞在一更天叫將回有火災,二更叫有賊”。不知封肅這一更天去後有何‘災’?二更天回又是何‘賊’?

一更天封肅去時與雨村說話,因當年一回顧之緣的甄家大丫鬟嬌杏被新到太爺賈雨村看中奪走讓封氏越發孤苦,彼時丟女失夫此刻又被奪仆,真是火上澆油。賈雨村貌似關心英蓮還大言派人必探訪回來,卻伏後文香菱被太爺胡亂判案的災禍。一更天要防災。

二更天方回見封肅歡天喜地,還得了‘二兩銀子’。次日晚“乘夜用一乘小轎便把嬌杏送進去了”。納妾,小轎不能從正門進,隻能從側門或角門甚至後門進入。隱‘門道’不正。‘乘夜’一詞意在偷偷而為更為隱密,多為賊人慣用手段。二更天要防賊。

英蓮,主也,隱明朝之主。雨村把英蓮往火坑裏推,後明朝倒下有命無運。

嬌杏,仆也,寓當時曹家。賈化把嬌杏納妾扶了正,曹家獲風光命運兩濟。

賈化、雨村,葫蘆僧是也。主仆的顛倒命運的改變,皆因胡虜與朝代更迭。

這正是,成則王侯敗則賊!

次日,但見雨村又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又密書與封肅轉托問甄家娘子要娶嬌杏作二房,封肅巴不得去奉承,這回不但與知府‘太爺’有往來,似乎還攀上了親戚。喜得封肅屁滾尿流。這封肅亦如同平常世人一般模樣“風俗”。封肅在女兒麵前一力攛掇下連夜將嬌杏用轎送了進去,雨村歡喜,乃封百金贈封肅。看官可發現這蹊蹺處?新知府太爺上任,時隔才一晚就從“身上的二兩銀”到“兩封銀子”,次日晚間在得了‘嬌杏’後更是贈封肅“百金”!雨村那來的這麼多錢財,私銀?庫銀?官銀私用,布匹錦緞更不在話下。到任當晚送封肅的“二兩銀子”應該確係身上所帶,晚間必是接手了當地官府庫銀。真是‘一夜暴富’!雨村好大的膽量或也是時風如此,真是文中所說:“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官場都這麼幹。查訪甄士隱又尋問英蓮皆是假人耳目,意在得‘嬌杏’才是雨村的真實目的,也不枉回顧之意。嬌杏自到雨村身邊隻一年便生一子,又半載,雨村嫡妻因疾而亡雨村使將嬌杏扶作正室。這正是:“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

偶因一著錯:在芹看來當年機緣巧合投了後金是一著錯棋(悔意)。

便為人上人:曹家因此風光幾十年成為皇家主子心腹之人(自嘲)。

然,好景不長,不上一年賈雨村遭到上司彈劾,作本言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吾看之又看此等作本從何查起?皆虛詞。何不參他貪酷之弊?慧眼人當看文中“未免”一詞,方解。罷官革職後賈雨村擔風袖月遊覽古跡,那日,雨村遊至淮揚地麵偶感風寒病在旅店盤費不繼,相托友力在林府上謀了私塾之席。原來事事皆悉人脈就連謀個私塾之位也還須托友力相薦,雖是人情之處但也道出世道艱難。看官可知‘淮揚’地麵是何處?就是《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中的吳國屬地,即當下的江蘇境內。‘淮揚’即淮安和揚州,淮揚地麵就是以淮安和揚州為中心的周邊地區。淮揚與金陵相連,金陵居南;淮安居北;揚州居中,金陵與揚州接壤,揚州又與淮安相連。淮揚之地水係通達與西邊的京杭大運河緊鄰,古有詩雲:“陽春三月下揚州”的美句。淮揚的東邊就是鹽城,鹽城擁有南省最長的海岸線麵向廣闊大洋,與其名相符的是這裏遍地是鹽或煮或曬的鹽場到處是運鹽的鹽河,鹽城也因此而得名。鹽作為人生存的重要物質之一必不可少而能從中攫取巨額的錢財,也因此通過運河源源不不斷向北方各地運送鹽務。伏下肥差‘鹽政’一節。同時在南宋時期北方人大量南遷淮揚是中國曆史上規模較大的一次人口遷移,這給淮揚地區的方言帶來深遠的影響,由於南北文化的融合時至今日淮揚方言介於北方話和吳語之間,有些或更偏重於北方的口音。這與文中所述之言語方言相符即有南方之言又存北方之語,加之‘石頭’的先祖們曾世居和發跡於北方更何況石頭後來又被從生活的南方譴回到北方的京都之地久居,故而手中之筆有露南北‘言語風俗’。且看這林府主人姓林名海,表字如海,本貫姑蘇,原來這林老爺與甄士隱是‘同鄉’同為姑蘇,姑蘇又是何地?姑蘇就是蘇州,蘇州古稱平江,又稱姑蘇。江蘇省境內的蘇州市至今還保留著姑蘇名號,在蘇州市的中心設有姑蘇區。姑蘇城還在金陵南邊,地處東南方兩地相距較遠不像與揚州那般緊鄰。姑蘇再往南就是有名的杭州了,兩城之間的太湖邊上還真的有一座小城叫‘湖州’,在杭州的邊上還有一座‘臨安’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