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災多難。到現在為止,雖然我們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人均GDP,仍然處於非常落後的水平。

大約在中國人喊出"自強"口號的同時,1860年代,猶太人提出了猶太複國主義思想。經過近百年的努力,他們建立了以色列國,迅速實現了民族的全麵複興。這個建立在政治上十分落後的中東地區的小國一再創造出讓世人驚歎的奇跡:

他們在中東地區這個"民主的沙漠"中成功地建立起了現代民主政治,並且憑借這套政治體製獲得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動員力。新生的弱小以色列,竟然能連續六次擊敗比它強大得多的阿拉伯聯軍,在槍口下的沙漠中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且成為"袖珍超級大國"。一個地狹人稀、戰事不斷的中東小國,卻以GDP總值超1200億美元、人均GDP約1.8萬美元的成就,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

為什麼有著那麼多相似之處的兩個古老民族近代以來的發展曲線呈現如此巨大的差異呢?

第45節:中國人和猶太人:異與同(3)

三文明的進化

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這樣一個明顯的規律:越是與世隔絕的地方,物種就越停留在原始階段。澳大利亞與其他大陸的分離很早,一直在孤立狀態中發展,因而保留了許多原始動植物,包括哺乳動物中最低級的單孔目動物,比如鴨嘴獸和針鼴,它們像鳥一樣產卵,卻和哺乳動物一樣用母乳來哺育孵化出來的小獸,這一矛盾的特性加大了它們哺育期的生存危險,導致他們在其他地方早就消失於激烈的生存競爭中。隻有在澳大利亞,因為缺少天敵,這些進化不徹底的奇特物種才得以幸存至今。

而文明的進化也一樣如此。在人類社會中,文明發展水平最低的是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他們與其他大陸完全隔絕達30000年之久。幾十年前,他們的文明還全都停留在食物采集階段,茹毛飲血。比他們強一些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他們在15000年前脫離亞洲群體,遷入美洲,繼承自亞洲人類的文明基因促使他們部分脫離了原始階段,在墨西哥、中美和秘魯也發展起給人印象深刻的文明。不過由於他們從15000年前開始,一直處於完全與世隔絕的狀態,所以印第安文明發展缺乏後勁,達到的水平完全不能與歐亞大陸相比的。歐洲人一旦踏上這片大陸,他們迅速麵臨末日。

比印第安人文明程度更高一些的是非洲文明。非洲的一部分由於與世隔絕,和澳洲一樣處於原始階段,而另一部分由於通過地中海和中東與歐亞大陸一直保持著斷斷續續的交往,所以從歐亞大陸學到了部分農業、煉鐵技術,得以建立起了一些較大的古代帝國,實現了比美洲更高級的政治統合。

人類社會文明的核心無疑是歐亞大陸。"它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一直是世界曆史的真正心髒地區。……人類最先進、最持久的文明就是在那裏發展起來的。"(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確實,在古代,這片大陸占地球麵積的五分之二,人口卻占了人類的十分之九。人類幾乎所有頂級的文明成就,都出現在這片大陸上。

人類文明發展的這種階梯結構一目了然地說明了地理環境與文明發展的關係。著名人類學家弗朗茲·博亞茲說:

人類的曆史證明,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於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一個社會集團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集團;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大體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部落,因而,它們不能從鄰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獲得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