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反麵。文化融合帶來的往往是文化獨特性的消亡。曆史上,有多少民族,因為在文化交往中的策略失誤,走上了一條由同化到消亡的衰敗之路。猶太文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在曆史的跌宕起伏中陰差陽錯地把握住了文化的"閉合性"與"開放性"的最佳尺度。雖然分散在世界各地兩千年,互不通聲息,但是不論在非洲高原,還是英國小鎮,猶太人每天都念著同樣的祈禱詞,都同樣行著割禮,守著安息日,一絲不苟地捍衛著大衛王時代留下來的古老習俗。正是因為堅守了這樣的文化根基,保持了清醒的文化獨立意識,猶太文明才得以在強烈的文化撞擊中沒有被擊碎,在幾千年顛沛流離中沒有被毀滅。
說來令人歎息,促使猶太民族保持民族特性的最主要原因是世界對他們的拒絕。正是從羅馬時期即已形成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對猶太人的歧視和迫害,成了錘煉猶太人民族意識,強化猶太人民族精神的強化劑。許多流散到異國他鄉的猶太人一開始真誠地想融入當地文化中去,成為所在國的一員。然而,他們遇到的幾乎無一例外是粗暴的排斥和冷酷的拒絕。在哈斯卡拉時代,一些猶太人急於融入社會主流,他們放棄了猶太人視為生命的猶太教,主動改信了基督教,然而,他們所得到的仍然是社會的猜疑和輕視,仍然視他們為"外來人"和"不可信者"。排猶主義時刻提醒猶太人,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在猶太人看來,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就是對那些迫害自己的人最好的反抗。"猶太民族這一與眾不同的反抗形式,使他們在禸體上受迫害時,善於從精神方麵保護自己。在物質生活艱辛困頓時,努力保持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越是受到壓抑,就越是尋求精神上的奮揚和超越……"(徐新:《反猶主義解析》)雖然飽經磨難,這個民族的精氣神也沒垮,猶太人一直認為,這種悲慘的命運是上帝對他們的考驗。他們始終保持著驚人的樂觀和自信,相信上帝會信守對這個民族許下的諾言,讓這個民族最終回到"流著蜜和奶"的巴勒斯坦,使這個古老民族再次繁榮。一千多年裏,在世界各地,猶太人的祈禱詞中都有這樣一句:"明年在耶路撒冷"。
從一方麵看,猶太民族的命運的不幸,人類史上罕有其匹;從另一方麵來看,他們又得天獨厚。失去了地域疆界的猶太民族成功地把守了自己的文化疆界。在與其他文明的交往中,猶太人始終處於既衝突又吸納,既分裂又融合的關係,精神上始終保持著緊張和警惕,意誌力不斷受到錘煉,自身不斷豐富和發展,從而使猶太文化成為一種真正具有世界性特質的貫通東西,融會古今的文化體係。
天道好還,否極泰來。經過兩千年的錘煉和考驗,猶太人終於迎來了他們的另一個黃金時代。從近代開始,這個一直在灰暗的命運中苦苦掙紮的民族突然迸發了驚人的活力,噴發出炫目的光彩。古老的猶太文明與西方文明經過一千多年痛苦的交織融合,終於在此時結出了遠遠超乎人們想象的豐碩果實。
猶太新年哭牆祈禱
五新生的猶太人與古老的阿拉伯人
不知道是祈禱的作用,還是簽署了《舊約》的上帝終於想起了履約,反正難以想象的奇跡終於發生了:公元1948年5月14日,來自波蘭的猶太人本-古裏安在迦南故地向全世界莊嚴宣讀了一份宣言:
第48節:中國人和猶太人:異與同(6)
今天……根據我們天然和曆史的權利以及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宣布在以色列土地上建立一個猶太國家--以色列國。
一個滅亡了兩千年的國家又一次複活,這在人類史上是第一次。
不過,這個重新建立在迦南故地的以色列,已經不是兩千年前那個猶太王國。土地依舊,國名依舊,宗教依舊,但是,猶太人已經不再是以前的猶太人了。兩千年前離開這片土地時,他們的≡
幾次中東戰爭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以色列的團結和阿拉伯國家的不團結。
按理說,新生的以色列很容易陷入分裂。以色列文化是典型的多元文化。以色列國內,有著從伊拉克、也門回來的東方猶太人,也有從西歐回來的阿什肯納茲人,還有從非洲回歸的黑皮膚猶太人。分離了上千年的各個族群,相互之間的陌生感不亞於不同的國家。據統計,從世界各國流回以色列的猶太人,至少講著八十二種語言。以色列雖小,國內族群間的血緣差異,文化差異,語言差異,經曆差異,卻複雜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阿什肯納茲人和東方猶太人成為以色列的兩大構成部分,他們從外表到內心都存在巨大差異,有人稱之為"兩個以色列"。來自歐洲的猶太人相當一部分體征上表現出中北歐人特征,比如淡黃色的頭發,白色的皮膚和藍色的眼睛,操意第緒語。而東方猶太人則是深膚色、黑頭發、褐色眼睛,操阿拉伯語。西方猶太人多是複國主義者,他們的教育程度一般比較高,為人處世更傾向遵循西方規則。而東方猶太人絕大多數都不是猶太複國主義者,而是迫於形勢而逃到以色列來的難民,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隻關心自己的生活。建國以後,各個族群間的衝突和矛盾持續存在,東方猶太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待遇經常進行街頭抗議。同時我們不要忘記,在以色列的全部人口中,還有五分之一,也就是一百萬左右,是阿拉伯人。從這個意義上,小小的以色列是世界上最難團結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