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當老板複印一份重要文件的時候,發現複印機居然徹底不工作了。他大發雷霆,叫來海峰:“你是怎麼辦事的!上個月才修了一次,現在就不能用了!上次修的時候你徹底檢查了嗎?”
海峰想起了上次修理人員的提醒,覺得理虧,馬上打電話讓修理人員過來,可對方說太遠,而且連續幾天的工作都安排滿了,如果他著急的話,隻能他自己把機器拖過去才行。海峰隻得灰頭土臉地找出租車,找人搬機器……
第一次能解決的問題,他沒有重視,非要等到問題出現了再次去解決,最後不僅累了自己,還給領導留下了個“做事靠不住”的印象,海峰真是後悔不已。
如此看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也是一種智慧。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代價最小,收效最大。所以,在工作中,你應該時刻這樣提醒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
或許你會說,我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保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呢?工作中怎麼可能不容許一點誤差或差錯呢?確實,人非聖賢,在工作中難免會出一些錯誤,有一些過失。這裏說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指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一種力求完美的工作態度。一個人如果在做事前就抱著“犯點錯沒關係”、“有誤差是很正常的”、“等有了問題再說”的態度,那麼他絕對做不好一件事。
3.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時間
因為太忙,所以沒時間思考。殊不知,越是缺乏思考,越是讓你忙碌。有時候,一個小時的思考可能勝過你一個禮拜的忙碌。
思考能幫助你從無效走向有效,從有效走向高效。在工作之前,你需要思考的是:哪些事情值得做,應該如何做,什麼時候做。
不經過思考和調查而盲目行動,很容易做無用功,對於不喜歡思考的人來說,“忙”不是為了完成該做的事,而僅僅是一種習慣。
很多忙“上癮”的人,做事總喜歡“先做了再說吧!”等做出來後,卻發現所花的心思毫無用處,於是又“先放著再說吧!”放的時間長了就將這件事忘記了。這其實是對自己的勞動成果不尊重的一種表現。
因此,千萬不能拿忙碌作為不思考的借口,越忙越要抽空思考。你會發現,一個小時的停步思考,可能會比一整天無頭蒼蠅般地亂撞亂轉有用得多。不妨放下手中的事情,找個安靜的地方,看看夕陽、喝喝咖啡、沉澱自我,好好地思考一下手頭的事情!
盡快適應職場潛規則
張瑋跳槽到一個私營企業做文案工作,兩個月沒幹完就遇到了煩心事——工資沒有按時發放,他已經斷炊了。
年輕人總愛泡在網上,聊MSN、QQ。因為張瑋的工作並不忙,所以聊天的時間也比較多。這兩天,他逮到人就訴苦水:“前天就應該發工資,可今天還沒動靜。我懷疑我們公司都要倒閉了!”“當老板的為什麼總喜歡拖欠員工工資!”抱怨中帶有發泄。
沒半天時間,他的同學、同事、前同事、朋友都知道了他的公司“財務狀況不景氣”。有的勸他早點離開,有的為他憤憤不平,有的笑他進了個“皮包公司”。
張瑋是個“月光族”,沒有存錢的概念,每個月到了月底就盼著發工資。這次工資沒有按時發,他有點不知所措了,加上他一向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結果,牢騷發完,心情好像好了一點。
讓他鬆了一口氣的是,第三天就發了工資。原來發工資那天正好會計的老家出了點事,請假回去了,所以推遲了三天發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