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兵很認真地看了他一眼,像是對他說又像是自言自語:“要記住,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宋宜建一時語塞。他內心很吃驚,沒想到周總說的話這樣富有哲理而且境界和自我要求確實都很高。
周總說:“你看我們同國內行業最先進的水平比都還有差距,更別說同國外先進的水平比較了。因此絕對沒有可以停滯不前和鬆口氣的理由,你說對嗎?”
“對對,周總思考問題就是比我們全麵,要高好幾個層次呢。”
“嗬嗬,你什麼時候也學會溜須拍馬了?”
“沒有沒有,我說的是事實嘛。”宋宜建不無尷尬地笑了。
債務清理工作又傳來了好消息。在對東北某金屬公司的追討訴訟中,由於該公司已經改製解散沒有資產可以償付東鋼的債務,經當地法院判決隻好將該公司還未來得及處置的一塊約10660平方米劃撥土地的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以500多萬元的價格裁定給債權人東鋼公司。但該廠房大多屬危房又地處郊區,四周均為農田,對千裏之外的東鋼可以說毫無使用價值,而且因該土地屬劃撥用地,辦理過戶登記還須繳納20%—40%的土地出讓金,過戶亦需當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準。這真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不要的話連一分錢也拿不到,情況被彙報到黎副總和公司領導那兒,經再三權衡決定還是先收下再說。但當東鋼申請過戶的相關文件遞交到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時,得到的答複竟是該片土地已被納入當地中長期規劃,政府將來要連片征收所以不予過戶。
東鋼隻好在當地發布消息尋求承租代管該資產的人選。經過多方努力,遼寧一家企業願意承租代管,而非常幸運的是承租人在承租後不久就提出購買該土地和廠房。最終東鋼竟以略高於評估價的價格將該土地房產出讓給承租人,收回了某金屬公司的欠款減少了公司的債權損失。
赴東北債務清理小組將這件事圓滿處理後,又得到了周總的表揚,他在一次會議上特地舉了這個例子:“如何將千裏之外的廠房、土地管理利用並處置變現,成了債權人燙手的山芋,大多數債權人因無法處置這類資產隻好放棄。但是我們的同誌在回收欠款遇到此類法律難題的時候,解放思想、發散思維,不斷嚐試創新工作方法,尋求破解之道,他們是成功的,我們向他們表示祝賀並致以崇高敬意。”
債事清理工作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僅用了前後不到一年時間債權減少了1.1億元,曆年債務減少了2.8億元,資金回籠從每月6000萬元增加到3.86億元,流動資金運作已基本滿足了生產經營的需要,同時還償付了欠繳的電費、公積金欠款、銀行貸款、職工集資款等曆年拖欠的一大筆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