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波折(3 / 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總結束了和外方代表團的會談剛回到辦公室,黎副總又來找他:“周總,有個事要向你彙報一下。”

周海兵示意他坐下:“什麼事?說吧。”

“是這樣的,”黎江生有意放慢了語速,盡量用平緩的語調對周總說:“我剛接到中海石油工程公司對我們執行合同的質疑函,說無論我們的產品質量多麼好、價格多麼有優勢、運輸多麼便捷、供貨多麼充足,但在海上石油平台項目用鋼上已決定不再與我公司簽訂合同。”

“為什麼?”周總一臉驚訝。

“因為他們海上石油平台項目建設工期實行倒計時,定下竣工日期的後牆堅決不能倒,整個工程實行倒逼機製。而我們在鋼板交貨期上經常會發生未能按合同時間準時交貨的情況,最遲一批鋼板遲交了18天。而且他們在合同上明確要求的收貨前提供裝船清單、租船合同等必要的接貨手續我方一次也沒提供過,另外還有開具發票延時,質保書不能隨產品一起交給客戶,發貨數量與合同不一致等等問題。所以對方已經害怕了,不願再與我們繼續簽訂合同。”

周總聽罷不由得扼腕長歎:“真是積習難改啊!這些問題我們在上一次處理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時候都提出過整改,為什麼還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呢!”

麵對此情,黎江生也心情沉重地沉默不語。

周總說:“你立即把老宋給我叫來,我們馬上研究補救措施,決不能讓本該續簽的合同就這樣白白地流失掉。”

宋宜建奉命即刻來到周總辦公室,黎江生把情況對他複述了一遍。周總對老宋說:“這個事還是屬於你管的範圍,但我現在再批評你也沒有用了。當務之急是必須馬上想辦法采取補救措施,千方百計地挽留住這批合同,決不能就這樣把這麼大一個客戶、而且又是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用戶輕易地流失掉。”

“是啊,當初我們爭取到這批合同是多麼不容易。”黎副總也附和著補充了一句。

老宋如坐針氈,他囁嚅著說:“周總,這事說到底我們企管處和我應該負主要責任,但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等我把合同追到手你再處理我不遲。當下我覺得應該馬上和中海油取得聯係,誠懇接受他們的批評,然後我有個想法。”

“什麼想法?”周總問。

“馬上組織一個特別用戶服務小組上門拜訪該公司,向他們賠禮道歉並虛心接受他們的當麵批評,向他們說明我們的整改措施爭取對方諒解,同時根據對方要求保證以後每一批合同完全按照每一項條款來落實。”

“嗬嗬,你這是負荊請罪咯,”周總的眉目稍有舒展:“好,就照你這個辦法做,要是合同拉不回來我再拿你是問。”

“完全可以”宋宜建見周總采納了他的建議非常高興,他說:“不過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和高度重視,我建議應由公司領導帶隊上門專訪,或至少由黎副總帶隊才好。”

“你小子就會算計我。”黎江生不無戲謔地說。

“嗯,可以。黎副總也正好是分管銷售和客戶工作的,這樣既可以直接和對方交流溝通,也可以讓對方更加體會到我們的誠意。”周總說:“那你們研究一下由哪些人組成這個用戶專訪小組,然後出發日期定下來以後告訴我一下即可,我的意思是越快越好。”

“明白了。”黎江生和宋宜建走出周總辦公室後立刻商量小組成員名單。老宋說應以銷售部、企管處和生產調度室的同誌為主,黎副總表示同意,不過他提議還應該加上計財部財務科長小黃,如果遇到財務成本方麵的問題也可以多一個人商量。老宋覺得此議完全有道理,最後他們決定了八個人,由黎副總帶隊明日上午即直飛秦皇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