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滋味(1 / 3)

隨著企業結構調整的新形勢和新變化,減員分流安置再就業工作又不斷加重起來,這次減員的重點是因產品結構調整以及關停並轉崗位的富餘人員。“再就業服務中心”的譚主任也整天忙裏忙外的,好在他們創辦的“勞動服務社”由於背靠東鋼國有老企業的招牌,人員也都是經企業多年熏陶、肯吃苦耐勞的下崗工人,因此在全市勞動服務業創立了良好的口碑,經營業務也日益紅火起來。

鄭阿強在那裏也發揮了自己原有的愛好專長,經服務社烹飪培訓以後他考出了“二級廚師”證書,在一家三星級酒店飲食部做二廚,雖說沒有像大廚那樣可以掌控和指揮別人,但每天忙忙碌碌地做大廚的幫手也使他感到非常充實,而關鍵是每天在大廚身邊潛移默化的熏陶,使他的烹飪手藝有了長足進步。偶遇大廚有事請假他立馬替補“晉升”為大廚,烹飪的菜肴口味也得到了賓客的好評和讚揚,酒店經理也因此對他另眼相看,收入已經比在平爐煉鋼時還要多一些,他的心情也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了。而最得意的是家人對他烹飪手藝的長進也非常稱讚,有一次他老婆家有親戚來做客,他燒了一桌子好菜招待客人,吃得客人一個個抹著嘴唇伸出大拇指對他讚不絕口。

客人走後阿強對著老婆邀功:“怎麼樣?這次給你長臉了吧。”

他老婆說:“去去去,別嘚瑟。你買茶葉的3萬元錢還沒要回來呢。”

這一說簡直就是在他傷疤上撒鹽,為這事他傷透了腦筋。其實他到“勞動服務社”報到以後,也一直沒忘緊盯那個茶藝公司老板要錢。開始去了幾次那個老板還在,並且還是那句話“我貨也賣不掉哪兒有錢給你們啊?你們有本事把自己的貨物領回去罷”。後來再去幹脆連個人影也找不到了,阿強一心急再去找原來一塊把貨物暫存老板那兒的幾個夥伴,但時間久了人心都已渙散,也許有的人確實也已經自己另想辦法了,總之隻找到一個願和他一起再去追究此事的人。他倆十分無奈地硬著頭皮再去找區公安局經濟民警科,七拐八彎總算找到原來曾處理過這個案子的民警,但那個警察對他們說事情已經兩年多已過了追溯期,再說當初也曾經把那個老板找回來了你們為什麼不看住他?說來說去還都是阿強他們自己的責任,最後那位警察竟反過來勸慰他們:“算啦,就算花錢買個教訓吧!誰叫你們盲目地相信什麼投資普洱茶能賺錢呢?”

他倆的胸悶無以複加,隻好自認倒黴,各自白白損失了3萬元,3萬元對別人來說可能隻是小數目,而對阿強和他的朋友來說都是省吃儉用一點一點從嘴裏摳出來才積蓄起來的呢。阿強想,他媽的就算我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吧,就算老婆股市一夜縮水虧進本錢顆粒無收吧,好在我現在在那家酒店收入也還算可以,以此彌補損失聊以自慰罷。

型鋼車間軋機工長老繆的境遇又是另一番景象。自從那次利用大修放假時間和老婆回鄉下看了一遭以後,他就決定到鄉下來了。因為他老婆的那位遠房舅舅領著他到鄉辦的軋鋼廠參觀,老繆一看這樣簡陋的廠房設備竟然也在軋製螺紋鋼筋,而且產品單一工藝簡單,操作工人也多半是從田裏走出來的農民,不懂技術也沒有經驗可談。以自己20多年的軋鋼經驗指導指導他們簡直篤定泰山穩操勝券,況且鄉辦軋鋼廠老總承諾給他的報酬是他現在工資的五倍年薪將近30萬元,如此優厚的待遇何樂而不為?因此他和老婆一商量毫不猶豫地決定留下來。

不過東鋼公司那一頭老繆也是舍不得放棄的,畢竟那是國有大企業正規體製自己還有20多年的工齡呢,哪能輕易地就這樣離開?但究竟以怎樣的方式既到鄉辦廠賺取外快又不脫離國有企業體製,老繆為此搔頭撓耳三思而不得最後決定。還是他老婆給他出主意說:“東鋼不是正在搞減員分流再就業嗎?現在雖然沒有輪到你,但你主動提出來協議下崗保留勞動關係,減輕他們的減員負擔他們肯定會同意的。”

老繆說:“不一定吧。我們車間現在生產任務還蠻忙的,他們不一定會同意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