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段(2 / 2)

收到捷報本在意料之中,可是這奏報卻讓趙匡胤大發雷霆。

在禦書房裏火冒三丈:“這李楠真是太不像話了,天大的簍子都敢捅。當真以為朕會一直護著他?這次不辦他朕的顏麵何存、皇家的顏麵何存?”

看到站在一邊戰戰兢兢的王繼恩,無處發泄的怒火全部都發到他身上了:“掌嘴五十。”

王繼恩連忙跪下抽起了自己的嘴巴子:“奴才有罪,奴才有罪…”

趙匡胤看著他,又想起了李楠,不禁頭疼起來。

三弟,你若是如他一般聽話,該有多好啊。

盧多遜是在家裏聽到這個消息的,驚得他差點把手裏的茶杯咽進肚子裏去。

手忙腳亂的收拾過後就進了宮。

他深知李楠與他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了,除了李楠,沒有人能助他登上相位,朝中都一邊倒的依附趙普,他一早就看不慣趙普,此時更不會去舍了李楠奔他而去。

入了宮看見王繼恩雙頰紅腫,不禁好奇發問:“王大人這是怎麼了?”

“盧大人別取笑雜家了,皇上今早賞的。”王繼恩有些尷尬的笑笑。

“是因為李大人的事情麼?”盧多遜從懷裏掏出一錠銀子:“王大人買點藥,這是李大人和我的一點小心意,不成敬意。”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不敢不敢。”王繼恩連連推辭,盧多遜卻已經把銀子塞到他的衣襟裏:“皇上憂心國事,發點脾氣是難免的,王大人受委屈了。”

“盧大人言重了。皇上看了奏報剛開始倒是發了很大的火,還說要辦了李大人,後來不知怎麼,歎了口氣,就不再說話了。”王繼恩知道他無非也就是想知道皇上的想法。

“多謝王大人了。”盧多遜麵帶喜色的道謝。據王繼恩的描述,皇上似乎還念著舊情,那麼,此事就還有轉機。

入了禦書房,趙匡胤正神色平靜的批改奏折。

盧多遜察言觀色,靜跪一旁。

許久之後,趙匡胤看向禦案之下:“盧愛卿有何事?”

“臣聽聞曹大人大捷,所以進宮來向皇上賀喜來了。”

“哈哈哈,你什麼花花腸子朕不清楚?到底何事,但說無妨。”趙匡胤看著他,心情倒是好了很多,本來嘛,也不是多大的事。

“臣今日聽聞李大人反抗軍令,並且挑開了禦賜的尚方寶劍,覺得此事頗為蹊蹺。”

趙匡胤皺眉:“何來蹊蹺之說?”

“皇上當日賜曹大人寶劍之時,曾明言此劍有先斬後奏之權,李大人在場,不可能不知道。皇上對李大人恩重如山,李大人亦是為皇上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這次去南唐更是他一力主張,也沒理由攔著曹大人不讓其開炮,所以臣覺得奏報或許…有虛。”

“你是說有人欺君?”趙匡胤拍案而起:“他曹彬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了,敢欺騙朕?”

“皇上息怒,以臣對曹大人的了解,他絕不會欺君。”

“那你是什麼意思?”趙匡胤嗤笑:“鬼也是你,人也是你?”

盧多遜抹了一把冷汗,心裏有些發虛:“臣隻是說,這封奏報應該沒有把當時的情況詳盡的寫出來,或許李大人有什麼隱情;也或許書記官沒有理解曹大人的意思,胡編亂造;也或許,奏報把李大人的行為誇張了些,添油加醋的寫了一些不利於李大人的話。這些雖然都是小的過失,但是卻可以左右皇上的想法。臣隻是希望皇上莫要聽信一麵之詞,等到李大人回京後,再好好審問,再做決定不遲。”

趙匡胤沉默了一會兒,直到盧多遜顫唞著抹完第五把汗,方才言道:“盧愛卿倒是和三弟關係頗近啊?”

盧多遜本來就止不住的冷汗這下冒的更多了,結結巴巴的解釋:“李大人…年輕有為…若是稍加磨礪…來日,來日必可成一代名將…臣隻是…隻是為皇上盡忠、為大宋盡忠,絕不敢…不敢有其他心思。”

“哈哈,盧愛卿怕什麼呢?”趙匡胤心情大好:“朕不過就是隨口一說。”

“臣惶恐。”盧多遜覺得自己都要虛脫了。

“好了,究竟怎麼處置,朕自有主意,”趙匡胤話音一轉,語重心長:“盧愛卿不要過於操勞,這大宋還要靠你們啊。”

“臣告退。”

盧多遜走後,趙匡胤盯著那奏報的最後一段話出了神。

“李將軍此次犯下軍規,皆是因為臣下管教不嚴,所以忝顏為李大人求情。況且陣前斬將恐失軍心,軍心不穩,則南唐難收矣。臣鬥膽請皇上允許其戴罪立功,如此,三軍必受鼓舞,李將軍也必會拚死效命,金陵指日可得,皇上亦可高枕無憂也。

——罪臣曹彬敬上”

盧多遜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若是他那時說了一句曹彬的不是,他的政治生涯就到頭了。

正文 第四十四章

聖旨傳到池州,李楠官降三級,又回到了先鋒官的位置,此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