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官翎也盡知趙駿的苦衷,想去那裏躲藏逃避一陣。
上官翎在庵裏安頓下來,宋巧玉跟隨修持,日夜受師父開導教化,慢慢習慣了粗茶淡飯和與世無爭的清苦安靜生活。
容貴妃毀容,加之上官翎的負罪離去,隨後向趙駿請求,自願辭去皇後名位,想過一段平靜的療養日子。
趙駿理解她的苦衷,很快答應。
但後宮不可一日無主,趙駿經過深思熟慮,又聽從容皇後建議,選立李賢妃為皇後,吳宸妃為貴妃,同時讓左無雙補李氏的缺成了左賢妃,張澤梅補吳氏的缺成了張宸妃。
左無雙和張澤梅相繼有了身孕,這讓趙駿心情大好,慢慢走出了上官翎引咎離去和容皇後毀容隱退的陰影。
讓左無雙心有不甘的是,她生下一名女嬰,大家都說好看,但她心生不喜,很快盯上了張澤梅的肚子,希望她也能生下女嬰,這樣心裏就能好受和平衡一些。
作為幹爹的淩連雄早已看透左無雙心思,私下勸她不用過於在意,安慰說男孩堆裏的女孩最能惹人憐愛,培養好了日後跟著沾光,而且還容易養得大長得大。
左無雙感覺他若有所指,才放心不少。
張澤梅未到生產時間就已臨產在即,提前小半月,著實讓她驚慌失措。
接生婆是淩連雄派去的。
不幸的是,張澤梅“難產”而死,造成了一屍兩命的悲劇。
趙駿聞訊趕至,在接生婆那裏問到“真相”,難免心生悲痛。
接生婆哭訴,懷疑張澤梅平時缺乏走動,加之身體瘦弱,胎位不正,又惜力不掙紮,結果胎兒被卡住多時氣絕身亡。大人因身體虛弱幾次昏厥,失血過多,難產而死。
趙駿深感惋惜,左無雙生下女嬰,很早就聽郭子華說張澤梅懷的是男嬰,一直寄希望於她,誰成想一朝分晚就成泡影,大人孩子都沒能被保住。
聽淩連雄說起這個,左無雙才露出久違的笑容。
張澤梅母子的死對趙駿有過不小打擊,隆重安葬後,才從其他妃子中擇優補了張宸妃的缺,但一想到張澤梅和孩子的慘狀,他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致了。
對於安德妃,趙駿始終感到有所虧欠,雖然她自願去翰林院編修史冊,但從未冷落過,時常過去探望陪伴,希望能再生下一男半女聊以慰藉。但很不幸,因為心情和年齡的緣故,安德妃始終心有負擔難以受孕。
李皇後所生的阿哥名叫多倫,是趙駿親取的,想自己多子多孫,現在已有十歲多了。吳貴妃所生的阿哥名叫富臨,也是趙駿親取的,意在富貴長命,將近十歲。
多倫和富臨六歲時已去國子監從學。多倫生性活潑,時常遭受老師責打。富臨有些“木訥遲鈍”,雖沉穩安靜,但老師不喜多嫌。
趙駿時常聽老師談論兩人學習表現,漸漸偏愛於多倫,幾次測試後發現,正如老師所言,他雖淘氣頑皮,但記性超常,似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每句話每個動作隻說一次,他就能牢牢記在心裏,不管何時考問,他都能很快記起。相比之下,富臨就有些“愚鈍”和“呆滯”了,每件事要說三四遍才能記下,但等三五日過去,他又會忘記,而且都想不起是誰教過的,因為這樣,富臨不受老師和趙駿喜愛,都很鍾愛和偏私於多倫。
富臨每次從老師或趙駿那裏受到委屈,會找吳貴妃“告狀”。
而吳貴妃不但不替富臨鳴不平,反而私下一再告誡他凡事自有天定,不可爭強好勝,錯過的未必是壞事,得到的未必是好事,而且不準他往外亂說,約定這是他們之間的小秘密,長大後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起初,富臨自然不理解吳貴妃的這番說詞,但隨著年紀漸長和學識增加,他很快理解長幼有別的尊卑觀念,索性一裝到底,而且演得越來越像,有時候連他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不是變笨變傻了。
吳貴妃看到富臨這副樣子,表麵顯得緊張不安,實際上欣喜萬分。因為她看到了安德妃大阿哥紫陽的悲慘下場。心想隻有在別人眼中呈現一副呆傻糊塗的樣子,才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妨礙和威脅,更不會視作眼中釘而千方百計剔除出去。後來,她就是對富臨這樣坦白說的,要他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之下,都要處變不驚,故意裝出癡癡呆呆的樣子以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