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故態複萌(1 / 1)

接二連三的奏報全部是義清河毒案,端陽每批下一份撥銀賑災的文書,眉頭就又皺緊一分。

一天下來,他整個人都癱倒在座上,渾身無力。鍾嶺才緩過一口起來,如今局麵卻似離開虎口又入狼口,祖宗留下的基業,在這兩年幾度如懸崖邊累卵,搖搖欲墜,想來,這人間還能有幾位帝王如他一般,從登基起就未曾有一天太平日子過?

端陽輕輕揉著自己的太陽穴,以減緩疲勞與頭疼。

“把童柏找來。”最終,他吩咐身邊的宮人將他最信任的人召回。

自複國以來,諸事纏身,童柏為其分憂,也是身兼數職,常常一領命便消失好幾日,不能常常與他相見。

然而茲事體大,他必須見見他了,因為這件事,唯有交給童柏,他才能真正放心。

童柏似乎是有要事,一個多時辰後方才匆匆入宮。

“臣參見陛下。”童柏疾行入室,下跪行禮。

端陽一把將他扶起,口中道:“時已火燒眉毛,省此虛禮也罷。義清河一事你可知曉?”

“陛下,臣已經做了查探,東泠也有幾例毒發之事,看起來,和堯沐君無關。”童柏口氣雖然隻是推斷,然而眼神卻表現出堅信不疑,顯然在來之前就已下了一番功夫。

端陽對他的結論也較為讚同:“我想也與他無關。當時我在東泠被作為質子軟禁,就仔細觀察過他,堯沐君毫無智計,東泠之所以一切安好,功勞幾乎全部都是薑炎的。薑炎雖為丞相,卻幾乎可稱東泠夜帝——當然,這隻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堯沐君並沒有這樣做的理由,故布疑陣也不是他們二人的風格。可既然是毒,自然是人為的,就算不是他做的,也與東泠的官員脫不了關係。義清河的源頭在東泠,東泠曆代帝王都負有保護水源的責任,堯沐君作為東泠君主,必然也要負此責任,此事他必須要給一個說法。”

童柏站在端陽君身側,對他說最後幾句話時麵露的咬牙切齒之色看得一清二楚,他早就覺得此事不簡單,來的路上便想了許多可能性,於是他意有所指地接口道:“陛下不覺得此事與西淩瘟疫一事頗為相像嗎?”

端陽一經提醒,立刻想起去年春末西淩東行欲借青圭一事,心下猛地一驚:“……確是如此。據傳西淩瘟疫乃是甄宵所做,這次說不定也……那甄宵消失數月,莫非真是去了東泠不成?”端陽隱於袍袖之下的手緊握成拳,然而片刻後他又緩緩鬆開,像是心裏做了什麼更加重要的決定似的。

童柏隻聽他開口道:“是不是他所做現在都不重要,我現在最迫切要弄清楚的是怎麼解決此事。當年的西淩瘟疫究竟是如何解決的?”

童柏答道:“聽說,是有高人以藥石相助。”

“藥石?”端陽麵露異色,轉念一想,又道:“青圭當時已經失竊,想來那解開瘟疫之困的藥石,並非是青圭吧?”

“正是如此。陛下,五大藥石的傳聞恐怕並非子虛烏有。”

端陽點點頭:“那麼,所謂的高人又是何人?”

“據說是兩位頗有些修為的修道人,但下頭的人打探不出是從何而來,更像是憑空出現。他們現在一直住在西淩。”

“好,想辦法把他們請來。”

“是,臣遵命。”童柏略一思忖,又提議道:“河水西流,再過幾日定會波及西淩,陛下何不趁此機會知會一聲孟瓊君,順便賣他個人情。”

“我不需要賣他人情。”端陽麵色一沉,眉間凝了一股不易消散的陰鬱之氣,“莫忘了先帝之死也有他的份。”

童柏馬上跪倒在地,叩首認錯:“童柏知錯,請陛下責罰。”

端陽歎了口氣,道:“起來吧,我知道你對我對鍾嶺忠心耿耿,我也不想要責怪你。但這事我們決不能讓西淩知道,否則他們定會想方設法把那兩位修道人抓在自己手裏,到時候就算二位道長自發想要來鍾嶺也必是困難重重。”

“陛下說的是。”童柏附和著,卻隱隱有些擔心。向來仇恨是把雙刃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曾經的端陽心裏幹淨得像一麵明晃晃的鏡子,連擦都不用擦,可如今這麵鏡子卻被無情地擊碎了,尖銳的碎片在無時不刻刺痛著少年天子的心,讓他日複一日在無法平息的鈍痛中度過。

此時端陽補充道:“但讓無辜者喪命卻也不可,你需得在鍾嶺與西淩交界之處散布消息,讓百姓多取井水,切勿靠近義清河。”

“童柏明白。”此刻他心中突然又泛起一陣感慨來。如今的陛下今非昔比,考慮大事越發詳盡周全,然而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欣慰的是,他並沒有喪失那份赤子之心。

端陽君似乎是累了,他微微閉目,複又睜開,隨後緩緩回到王座之上。

“……盡快啟程吧,井不好打,再不盡快治理義清河,百姓不被毒死也會被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