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和薩弟說起來,他說也記得這個故事,但是他留下的印象不是狐狸放禮花,而是一群狐狸把一顆仙丹當排球打。。。
我的舅舅插嘴:哪裏有這樣的事情?
老太太就說,怎麼沒有?你沒見過的事情多了,比如你夏大伯當年就遇上過。。。
夏大伯經曆的怪事,是他曾經遇到一頭怪獸。
人家都說北京人能侃,天津人能吹,實際上,我的看法最能侃的當算太監,因為幾千人伺候一個皇上,太監每天想不閑在都不容易。閑則生事,在一起侃大山就成了無聊中的一種消遣,鬼力羊車自然是少不了的話題。宮中本來傳說就多,太監們還有一條任務是取悅上頭,於是祥瑞出現,神明降臨之類的事情,太監們造的比朝臣們更為起勁,而且編得更荒誕離奇。按夏太監的說法,幾乎每季度都有關老爺下凡的報告,每月都有觀世音菩薩給太監托夢。鬧義和團的時候更不得了,每天從太上老君到豬八戒在宮裏川流不息,直到洋人打進來。。。張勳複辟,大部分太監已經不在宮裏了,僅存的幾個還有彙報秦叔寶騎了石頭獅子到天津大戰段祺瑞的。這種事情當不得真,反正皇帝後妃們喜歡,編得再荒唐也是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聽了總是比較開心。
我的一個親戚是搞曆史的,對太監亂政他有獨到的看法,認為很多惡名昭著的太監也未必是壞人,而也該算“忠臣”。隻不過太監的忠和一般意義的忠不一樣,朝臣的忠指的是忠於社稷,對國家負責,所以海瑞雖然罵皇帝,依然是忠臣,太監就不同了,他的“忠”隻對著皇帝個人,就是讓皇帝高興開心就行,太監沒文化,更沒有國家概念,鼠目寸光 -- 曆朝對太監幹政都很敏[gǎn],也不允許他有什麼政治思想 – 隻要皇帝開心,多吃兩碗老米飯,他就認為盡忠了,至於為了皇上多吃兩碗老米飯,把洋人打進天津衛的消息封了,隻怕太監“忠臣”看來還是小事 – 反正大多數太監連天津在哪邊都不知道。
言歸正傳,夏太監遇神獸不在這種自欺欺人之中,那一次把他嚇病,足有半個月不能起床。
夏太監在清宮中算是有地位的大太監,出宮的時候戴了五品頂戴,有意思的是,連他的名字都是慈禧太後給起的。夏是光緒年間入宮,怎樣入宮情況不詳,隻知道他到清宮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後來因為身量長的高,有威式,被挑去伺候珍妃的姐姐,人稱“胖娘娘”的瑾妃。
夏太監回憶,雖然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但性格不同,胖娘娘好靜不好動,白天除了喜歡寫字以外,常常在宮中一坐幾個鍾頭沒有動靜,也不象修行,也不看書,就那樣坐著,也不煩。“胖娘娘”長得不太好,另外因為她和慈禧,隆裕皇後的關係較好,光緒又身體不佳,所以即便珍妃死後,對她也頗為冷落,晚上“胖娘娘”常常啼哭。
但是因為瑾妃很能忍讓,為人沒有棱角,慈禧對她還是不錯的,經常送來吃食和衣料,有的時候還會來瑾妃的住處閑話。夏太監到瑾妃處不久,就趕上慈禧來,這一見麵,就差點兒惹出禍事。
那天慈禧如往常一樣走進來(估計是瑾妃所在的永和宮),正是晚上,眾人行禮,夏大伯就按著規矩,恭恭敬敬的把門簾子挑起來。慈禧橫目看了他一眼,忽然一愣神,站住了。
胖娘娘趕緊來問怎麼了,原來,外麵燈光比較亮晃眼,慈禧沒看見夏大伯,猛然抬頭看到這樣一個大個子抬腰掀簾子,嚇了一跳。老太太那天大概興致不錯,幹脆不走了,上下打量夏大伯,問他叫什麼名字。夏大伯就報了自己的名字夏XX(我忘記了他的原名)。慈禧聽了沉吟片刻,一聲冷笑,說:你就改叫“嚇一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