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飲食,張居正向來頗為講究。收到密雲龍茶後,他當即燒水沏了一壺,潷掉茶乳,細品綠色茶湯,隻覺得滿嘴苦硬,久方回甜,茶味竟是一般。後來問及禦茶房專門給皇上沏茶的司房,方知皇上品飲此茶,專用的是從玉泉山運來的泉水。茶水茶水,一是茶,二是水,有好茶而無好水,沏出的茶湯必定就不是正味。知道了這層奧秘,張居正依舊把那隻盛裝密雲龍的錫罐封了,等著有機會弄來玉泉山的泉水再行品賞。這回到萬壽山視察大行皇帝陵寢,但見茂林之中亂崖深處,岩隙中流出的泉水分外清亮,掬上一捧品飲也甚覺甘美。便讓小校尋了幾隻大缶裝載泉水攜帶回來。到家的那天晚上,命人將這萬壽山的泉水煮了一壺衝沏密雲龍,與夫人一塊品賞。卻依然還有些許濁味。夫人失望地說:“這茶的聲名那麼大,怎麼喝起來如此平常。”張居正回答:“密雲龍乃茶中極品,這個不容置疑。為何我們衝沏兩次,均無上味。看來還是不得沏茶要領,興許這萬壽山的泉水真的就不如玉泉山。”在一旁陪侍的遊七聽罷此話,回道:“老爺,依小人看來,萬壽山的泉水肯定要比玉泉水的好,至於這茶湯中的濁味,八成問題還出在那幾隻大缶上頭。小人看過,那幾隻大缶都是新的,窯火氣尚未退盡,再好的泉水盛載裏頭,都難免沾惹土氣。”“唔,這話有理。”張居正頻頻點頭,便命人去把那幾缶泉水倒掉。遊七又趕緊插話:“老爺,小人讀閑書,記得古人有泉水去濁之法,隻須架一竹筧,用沙過濾,泉水便複歸於甘甜。”張居正聽罷,遂命遊七明日如法炮製。
現在站在竹筧旁,張居正躬身看了看滴入青花瓷盆的泉水,緊繃的臉色微微有些舒展。這時恰好有兩隻彩蝶追逐著飛入到葡萄架下,一直守候在竹筧旁邊防止飛蟲掉入盆內的一名侍女欲揮扇驅趕,張居正製止了她,說道:“彩蝶並非髒物,由它飛吧。”接著又對遊七講:“我看這瓷盆裏的水夠上一壺了,你命人拿去燒好再沏上一壺密雲龍。記住,燒水要用鬆炭。鬆炭性溫火慢,泉水煮得透些。”遊七答應一聲走了,張居正獨自一人在花園中蹀躞漫步。
張大學士府中的這座花園,在京城士人中頗有一些名氣。皆因這學士府的前任主人——那位致仕回了蘇州老家的工部侍郎,本人就是一個造園的高手。五畝之園並不算大,卻被老侍郎弄得“幾個樓台遊不盡,一條流水亂相纏”。循廊渡水,一步一景;景隨人意,動靜適宜。園子中幾處假山,樹得巧,看去險。積拳石為山,而作為膠結物的鹽鹵和鐵屑全部暗隱,這種渾然天成的蘇派疊石技巧,著實讓人歎為觀止。
再說這花園正中是一個約有一畝見方的蓮池,入口處是一叢假山,先入洞然後沿“山”中石級走過去,便有一道架設的曲折木橋可通蓮池中央那座金碧輝煌的六角亭子。亭子入口處的兩邊楹柱上,掛了一幅板書對聯:“爽借秋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這是高拱前一任首輔徐階的手書。張居正覺得這對聯意境甚好,加之徐階又是他的恩師,所以保留下來不曾易換。原來的主人給這座亭子取了一個名字叫“挹爽亭”,張居正入住之後,更名為“雪荷亭”。取夏荷冬雪皆可於此賞玩之意。興致來時,他就會請來二三友好,於月色空瀠之夜,在這亭子裏擺上幾樣酒菜,飛觴傳盞,品花賦詩,享受一下賦閑文人的樂趣。
張居正此番來到亭子之前,他的書僮先已來到,並搬來了一張藤椅。張居正坐上去,正欲吩咐書僮去把那套《清波雜誌》拿來這裏閱讀,忽聽得前麵客廳裏傳來喧嘩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