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說這是一段電影的現場拍攝畫麵的,眾說紛紜,越發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
李詩情和肖鶴雲自然也看到了這篇帖子,等看完手機拍攝的所有片段後,兩人的臉色都像見了鬼一樣的蒼白。
“知道有炸彈,不,不應該先封路嗎……”
李詩情哆嗦著說。
“時間太短了,來不及。”
小哥也捏緊了拳頭,咬著後槽牙說,“你報警說的雖然詳細,但說完了就關了機,這種事聽起來又這麼荒誕,警察肯定是要先去了解情況、確定不是有人報假警……”
就算從最近的警方機構派人,時間也隻夠找到準確的找到那輛公交車。要做到疏散群眾、控製道路,需要好幾個部門同時合作,更別說“防爆”還是更加專業的部門才能做到的事情。
很快的,論壇上這篇帖子就被刪除了,就在論壇裏的人議論紛紛貼主是不是因為“傳播虛假內容”所以才被刪了貼時,有人直接指路微博,告訴大家這件事是真的。
小哥懷著沉重的心情,又打開了微博。
雖然本地論壇裏的帖子被刪了,可許多媒體和自媒體已經將這則新聞轉發了出去,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當時在橋上的人上傳了自己行車記錄儀或手機裏錄下來的視頻。
在這些畫麵裏,沒有一個人是能冷靜的。
騷亂和恐懼像是一場瘟疫,迅速感染了當時在場的所有車輛和行人,視頻裏人們的淒厲的尖叫聲和車輛轟鳴的喇叭聲伴隨著滾滾濃煙的背景,簡直是一副世界末日般的場景。
而事實上,事故發生的現場也確實足夠讓人膽喪心驚:
爆炸發生時,有不少車輛因為劇烈的響動猛踩刹車,由此在橋上造成了連環車禍,禍及幾十輛來往車輛,不少人因此受傷;
有司機以為遇到了“恐怖襲擊”,當即不管不顧地選擇在路當中掉頭,卻在半途中卻引發了更大的交通事故;
沿江路的跨江大橋兩邊是有行人通道的,公交車爆炸時造成的巨大衝擊將車中的爆炸物飛濺到了行人通道上,毫不留情地砸向了倉惶逃竄的路人,如今那些行人已經被送去就醫,隻留下一地染血的玻璃碎片以及那些已經變形、焦黑的廢銅爛鐵。
“我的天……”
李詩情看著那些畫麵裏的騷亂景象,倒吸了一口涼氣。
無論是她也好,還是小哥也好,之前都沒有直麵過公交車爆炸的現場。
第一次下車那次,她下車就去了醫院,雖然在醫院裏看到了不少燒傷病人,卻不知道現場是什麼樣子的。
肖鶴雲更好,直接被燒得奄奄一息。
之後那次下車,他們很快就遠離了爆炸現場,那一塊道路也立刻得到了封鎖,沒有引發更大的騷亂。
除此之外,他們每一次出事都是在車上,和那輛公交車一起“共存亡”,眼睛一睜一閉,就又是一次循環,後麵發生了什麼,完全都不知道。
小哥緊抿著唇,熟練地在網上尋找著可用的信息,可在現代社會,信息是以一種爆炸式的速度擴張的,這種速度擴張的同時也造成一種情況,那就是很難在海量的信息中甄選正確且真實的內容。
時間離事情發生還不到一個小時,在事情結果沒有公布之前,大部分媒體也不敢隨便無端臆測,更多的輿論隻是這樣的慘劇表示憤怒、對無辜卷入這場禍事的傷亡者表示遺憾和悼念,除此之外,找不到多少可用的信息。
倒是有一兩個小道消息,說警方會逼停那輛車是因為接到了報警電話,聲稱那輛車上有炸彈,請求調查。
然而還未等警察核實清楚真實情況,車子就爆炸了,還炸死了上車排查的多名警察。
可這種消息,對他們這種“當事者”來說,是並沒有用的。
“你說的對,這就是沒有計劃的結果。”
李詩情顫唞著身子,滿臉滿眼都是悔恨。
“我太急了,我應該再多找點線索……”
“在那種情況下,你還記得去報警,已經做到你該做的了。”
小哥頭也不抬地安慰她,不停刷著本地警方的界麵。
“時間太少了,很多事無法製止也是意料之中。”
這一次的爆炸案不像之前數次,之前數次都是和油罐車相撞,現場沒留下什麼。這一次的爆炸應該留下了不少線索和證據,譬如爆炸物是什麼、在車內什麼位置,再根據這些線索調查監控,應該能查到是誰將爆炸物帶上的車。
但正如小哥所說,“時間太少”了,也不知道因為現場現在都在忙著救災,還是因為案情沒有明確進展之前不能急著公布,反正在網上是一點真凶的線索都沒透出來。
期間,李詩情和小哥好幾次轉移了在公園裏的逗留地點,最後藏在了一個假山附近,這邊很少有逛公園的人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