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請辭”的問題上,貢開宸沒跟潘祥民說實話。這些日子,他的確又在考慮“請辭”。尤其這兩天的晚上,每每回到楓林路十一號,已換上厚厚棉睡衣的他,躺在那張已經有點陳舊了的黑藤木躺椅裏,怔怔地看著正前方牆上掛著的那幅行書體七尺中堂,沉思。那幅七尺中堂“敬錄”著王安石的一句話,全幅一共隻有六個字:“仰畏天俯畏人”。這些年,他特別感慨這六個字思義的周全,感慨它內在蘊含的那一股“政治力量”的強大。誰說作為“封疆大吏”的省委書記,手中掌握著千百萬普通民眾生殺予奪大權,是可以“無所畏懼”,又能“為所欲為”?“仰畏天俯畏人”啊!好一個“仰畏天俯畏人”!!這正是多年來貢開宸內心境界極真實的寫照。戰戰兢兢。真是戰戰兢兢。k省這片幾十萬平方公裏國土上,生活著七千萬平民百姓。作為k省的一把手,他對他們在政治上負有總責。有時候半夜裏是很怕聽到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的啊。“橫刀躍馬”“氣吞長虹”固然是一個好領導者所必備的品質和氣概,但我們的“貢同誌”積他一生的體驗,實實在在地說,“仰畏天俯畏人”更重要啊!在大山子出現的那個“黑窟窿”,不僅吞沒了幾個億的國有資產,還吞沒了他身邊親自培養的一個……不,應該說一批“優秀”幹部……這種“吞沒”肯定是有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的。在這個“漫長”的發生、發展的過程裏,我幹什麼去了?我手中擁有足夠大的權力,我怎麼沒能製止了這個“過程”的發生、發展,以至……最終的“泛濫”?我的政治敏銳性、政治把握力和覺察力到哪兒去了?我真的……真的老了嗎?當然,這裏有體製本身的漏洞,有我在明處,他們在暗處,防不勝防的難度……但畢竟不是每一個省都發生了省委副書記被“黑窟窿”吞噬的事件啊。這真是令人十分尷尬,十分難堪啊……

教訓在哪裏?

我們的用人製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嗎?黨內,尤其是常委會的生活會需要進一步加強嗎?少數人少數機構的監督,包括幹部之間的相互製約、相互幫助當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怎麼有效地減少黨政幹部手中過大過“濫”的審批權,讓他們不能幹預不該由他們來幹預的那些事情,集中精力做好必須由他們來規範統籌的事情,並且在這個“規範統籌”的過程中,怎麼讓他們能有效地得到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製約?

提出讓黨的高級幹部也要有效地得到“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製約”,合適嗎?在政治上,它會造成某種令人堪為擔憂的不良後果嗎?

還有一點也許也並非不重要,那就是黨的高級幹部之間的思想溝通……思想換防……

思想“軟件”的及時升級……僅僅靠一生一次或幾次的“黨校培訓”,就夠用了嗎?況且有些同誌一生中可能還得不到這種無比珍貴的一兩次的“換防”和“軟件升級”的機會……

《人民日報》是按規定訂閱了,但訂而不閱的現象存在嗎?黨的文件是下發了,但在用它積極地規範他人的行為的同時,我們這些高級幹部們是否也同樣地用那種積極的姿態,在用它認真規範自己的行為?我們在幹部中始終強調在政治上要保持高度統一,我們也十分注意更新他們各方麵的知識,但我們是否同時關注到,在長期紛繁複雜,有時甚至是相當尖銳沉重的政治生活進程裏,在缺乏必要的及時的監督製約的情況下,在個別高級幹部身上潛伏著某種人格危機和人格變異的可能嗎?我們是否注意到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人格的進一步完善和心理的持續健康的重要性?我們能否承認這一點,一旦人格發生了變異,一切都會跟著變——雖然他們原先都是比較優秀的,起碼在我們選拔他們的時候,他們曾經是“優秀”的,或者說在某些方麵,當時的確是優秀的,甚至可以說是很優秀的……

等等等等。

等等等等。

麵對曆史的種種追問,我們還應該說些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做一些什麼,使同樣的事情不再發生,最起碼在自己負總責的領導班子裏,不再出現“被吞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