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喬指著案宗,又道:“梅縣令還提到了上一任縣令王令大人意外之死的可疑之處,認為王大人及其家眷的死,都與武湖決堤有關。要麼是參與者,要麼是知情者被滅口……”
“也就是說。”沈情道,“縣令梅舒懷疑,這六個人,是被授意,去武湖炸堤壩的。而王令大人,應該是知情者……”
“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崖州水患之後,又遭瘟疫,不知繡娘他們,是否還能找到……”沈情歎了口氣,沉默一會兒,沈情問小喬,“對了,你突然提起沈非的舊宅,可是想到了什麼?”
小喬低頭,從衣服裏取出了一本書。
“我帶著這個。”
沈情愣住:“……《比翼錄》?!”
“這是你從白宗羽那裏拿出來的。”小喬說,“我聽你提起過,沈非這裏,也有一本。”
“對……她抄錄過一本。”
小喬說:“沈情,馮左史當年,不僅將帝後之間的私房話抄錄後,寄送給白宗羽,也順便抄錄一份,給了沈非。”
“為何?”沈情問完,又是一愣,“你想起來了?”
“大概有些印象。”小喬道,“馮左史寫完這些,會在皇後的要求下,再念出來給她聽。當然,白宗羽的回信,馮左史也會在皇後的要求下,念給她聽。”
“為什麼?”
“因為皇後……”小喬說,“可能是,想知道,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否能比得上自己和皇帝吧……程啟與傅瑤,秋利與他夫人,也都會在宮裏舉辦的茶會中,分享夫妻之情給帝後聽。但因馮左史與白宗羽分居兩地,皇後以前的同窗沈非,遠在崖州,因而,為了聽到他們的夫妻情話,就隻能通信。”
沈情驚道:“皇後一直與沈非通信?”
“大多由馮左史寄信。”小喬道,“皇後以佘蘭族人自居,她對沈非和她的佘蘭族夫君十分感興趣,所以,會要求的更頻繁些。沈非也一直不斷地在給她寫信……”
沈情想到了什麼,有些興奮道:“也就是說……”
“也就是說,如果運氣好的話,當年皇後和馮左史寫的信,可能就在沈非的舊宅中。”
“大人,到了。”暗四停住了車。
沈情說:“你們也跟我來吧。”
她帶著三人敲開了沈府舊宅。
開門的是個滿臉褶子的老仆,見了沈情,她表情震驚:“知恩姑娘!”
沈情對她恭敬一禮:“阿媽,我來崖州辦點公事,今晚想在這裏歇腳。”
“快些來,快些來,回來就好。”老阿媽身形有些佝僂,熱情擺著手,“姑娘,沈相在京城住著,可還習慣?”
“嗯,她很好。”
“哎喲,姑娘又瘦了,快些進來,阿媽給你拿醃菜去,今日本宅還送來了些瓜果,快來快來。這些是姑娘的書侍嗎?”
沈情笑道:“他們是我同僚,大理寺……哦,宮裏來的,我們一起到這裏辦差事。”
小喬點頭,輕聲道:“叨擾。”
“宮裏的大人?快請進,我給你們收拾床鋪去。”老阿媽絮叨著床被不夠,小步跑遠了。
沈情輕車熟路把他們幾個領進院子,道:“你們先休息,等他們都睡了,我帶你們上書閣去。”
小喬問:“你是不是在這裏……偷看了許多書。”
“這還得多謝沈非,雖然人壞,挑書讀書的本事可比我強。我看見書饞得很,讓我守著一座金山不流口水是不行的,所以,我摸出了一條偷書捷徑。”
沈情踱步到前院的一口枯井前,說道:“舊宅的仆役,隻侍候書,且在白天侍候,因沈非怕夜晚點燈巡書閣時,不小心燒了她的書,所以不允許仆役晚上留在後院書閣。所以,這些人晚上就會回到前院來。前院東園有口井,他們平日裏吃水,就都到那裏去。而這口井……”
沈情抬頭一笑,兩眼彎彎,輕快道:“我挖通了,每晚他們出來,我就從這口井跑到後院的枯井去,偷書看。當然,也不止這一條路,還能到外頭去。”
暗四:“……這也行?”
沈情道:“為何不行?”
“你還會打洞?”
沈情謙虛道:“我說過,我在考律法之前,是立誌要做學造物助民耕種的人。《天工開物》我從小就看,看了十多年,挖洞簡直是小菜一碟。”
小喬忽然想起她在京城新宅裏,修的那個天井,他看著沈情,若有所思。
老阿媽來給他們送了飯,之後鋪了床,安排他們住下後就離開了。
西園這邊,隻有沈情他們。
後院照料書閣的仆役們回來了,他們關上了鐵門,落了鎖,到東園歇息了。
沈情躺在床榻上,聽到落鎖的聲音,閉眼一笑,坐了起來。
多年未聽到這聲音,如今再聽,竟有些懷念當時在這裏讀書的日子。
說來,沈非對她也確實有恩。
起碼讓她衣食不愁,還有書念,做了個讀書人。
沈情叫來小喬,暗四和暗六在井邊候著。
沈情道:“她有三個書閣,左右是藏書,中間那個,是她的讀書心得,大多都有批注。”
“我們去找什麼?”
“信。”沈情說,“拿著燈,到時候記得,動作要輕,最好在燈上罩上衣服。”
蕭秉下值後,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人叫住:“蕭秉。”
蕭秉轉身,卻因夜霧,看不清叫他的是何模樣:“哪位?”
“大理寺的沈寺正,今日可來過崖州府?”
“來過,你找她?你是誰?”
“北邊來的,聖上有旨,要我速速傳達給沈寺正。”那人說道,“她人上哪去了?”
“沈相的舊宅。”
“舊宅在哪?”
“東郊,柳堤街,挨著護城河的那個六進院子就是。”蕭秉說完,那人沒再回答,等他再看,隻剩夜霧,已不見問話人。
蕭秉莫名其妙,搖了搖腦袋,自言自語道:“也不知是什麼要緊事……”
沈情熟練地推開書閣門,用昏暗的燈照著:“我要是挖出沈非的罪證,恐怕我這命,也就懸在她刀尖上了。她要是知道我進了她的書閣,恐怕是要八百裏加急來取我項上人頭吧。”
暗六接道:“幸虧沈相的人,已經追著老二北上,一時半會也找不到這裏來。”